您现在的位置: 比特财富网 >> 财经 >  >> 外匯
銀本位與上海灘:民國“黃金十年”貨幣經濟
歡迎訪問 外 匯 邦 WWW.WaiHuiBang.com

  自《貨幣戰爭》一書開啟了國民對貨幣的高度關注,央視十集電視劇《貨幣》縱貫歷史講述貨幣故事,日前索羅斯再次狙擊日元收獲10億美金——貨幣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個掌控世界命脈的強大力量終不會永遠躲在歷史的背後,被人們忽略。www.emoneybtc.com

 

銀本位與上海灘:民國“黃金十年”貨幣經濟.jpg

這些赫赫有名的建築總能勾起人們對上海的無限想象。這些赫赫有名的建築總能勾起人們對上海的無限想象。

 

作者:張亞雄

 

  我認為實際上潛在的最大危險是將會爆發貨幣戰爭。(索羅斯.2013.1.24.瑞士達沃斯)

 

  著名的貨幣學家弗蘭茲。皮克說:“貨幣的命運最終也將成為國家的命運。”

 

  自《貨幣戰爭》一書開啟了國民對貨幣的高度關注,央視十集電視劇《貨幣》縱貫歷史講述貨幣故事,日前索羅斯再次狙擊日元收獲10億美金——貨幣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個掌控世界命脈的強大力量終不會永遠躲在歷史的背後,被人們忽略。

 

  回憶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灘,可謂冒險家的樂園,大佬雲集,商業繁榮,也催生了聲色犬馬、風花雪月的上海。1927-1937年,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在文學與電影作品中反復提及的繁華的上海灘,與紐約、巴黎齊名,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

 

  同時期正是世界大蕭條時期,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世界經濟危機開始,一直延續到1935年。但直到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經濟卻獲得了極大發展,與世界大蕭條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難得的“黃金十年”,與中國當時的貨幣制度銀本位,關系巨大。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的資料顯示,在1927~1937年間,中國的公路通車裡程增長到11.6萬公裡,新建鐵路7895公裡。1935年至1937年,國內工商業高速發展,1936年1月甚至出現了幾百萬美元的貿易順差。

 

  許紀霖、陳達凱的1995年版《中國現代化史》顯示,1937年,全國銀行存款總數將近40億元,比1931年增加了近一倍。1931年至1937年間,小學生人數增長了86%,大學生人數增長了94%。

 

  賴建誠《經濟史的趣味》中提到,從1927年到1936年,中國的工業增長率在8%以上,GDP飛速增長,達到9%的增長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也有學者稱“據測算當時年均GDP增長率超過10%”。電訊、郵政得到快速成長,民航空運開辟了12條航線。

 

  而許多以後影響力巨大的大師級人物,魯迅、胡適、錢鐘書、詹天佑、華羅庚也在這一時期嶄露頭角。

 

  在這個西方學者總結為“黃金的十年”(Golden Decade)中,誕生了許多大城市,據說,城市裡“現代風格的辦公大樓拔地而起,密如織網的大道穿過人口稠密的地區,水電供應系統遍布在許多重要市區……收音機和卷煙、電影和汽車、卡巴萊餐廳和西式服裝的數量不斷增長。”

 

  與上海的經濟繁華相比,北京的人文氣息更為濃郁一些。以林徽因“太太的客廳”、茅盾的“月曜會”為代表的社會青年的聚會,聚集了一批如徐志摩、沈從文、梁思成、金岳霖等日後聲譽斐然的精英。

 

  一個美國觀察小組在1935年有過這樣的報道:“中國在所有領域裡,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同十年前甚至是五年以前相比,現代化將給中國帶來長達幾個世紀的深遠影響。”

 

  我們的教科書對這一時期的描述可謂輕描淡寫,僅被稱為“短暫的繁榮”,解釋枯燥而難以背誦,這些關鍵詞可整理為:南京臨時政府鼓勵發展實業,大喊實業救國口號,民眾自覺抵制洋貨,寬松的經濟政策,一戰爆發,列強顧不上中國等等。

 

  其實歷史事件本身的邏輯和故事比理論更具借鑒意義。在國際大蕭條的背景下,中國居然能夠獨善其身?

 

  那段時間列強的確自顧不暇。1918年一戰結束後到1928年,美國幫助重建歐洲,發了一筆戰爭橫財,隨著歐洲有效需求下降,美國泡沫漸起,直到1929年股市崩盤,金融危機開始。而更為糟糕的是,當時以美國為首的金本位貨幣制度導致了危機的迅速蔓延。

 

  兩次大戰之間(1918-1939)世界上有60個國家采用金本位,以實現國際上穩定的匯率,方便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屆時美國已經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金融大國,擁有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黃金,成為各個國家的金融首領。

 

  凱恩斯已經意識到金本位的危險,他稱英國已戴上了“金腳鐐”,呼吁英國盡快脫離金本位。事實上美國金融大象一般倒下,如同中了連環計的首船著火,不可避免地殃及了整個船隊。因為金本位制度的嚴格與僵化,其他國家的銀行無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貨幣政策,因而連鎖反應迅速擴散,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和大蕭條時代很快到來。

 

  在這個世界性的危機中,中國卻獨立於危機之外,基本沒有受到影響。因為,中國沿用了舊時的銀本位,對外貿易是使用白銀結算,銀本位與國際金價不掛鉤,白銀在國際上不是貨幣,而是與銅一樣的金屬。當國際金價恐慌變動時,中國幣值與之無關,進而使得中國經濟不受危機影響。

 

  中國民眾對銀子的認可超乎想象,自明清以來直到1935年民國政府廢除銀本位,銀和銀幣是穩定中國經濟生活的重要貨幣,即便在某些時段政府強力推廣銅幣、有人甚至主張以金作為主要貨幣時,民眾最認可的貨幣還是白銀。沿用舊時的銀本位貨幣制度,是這“黃金十年”的最根本保障。

 

  1931年9月,英國宣布脫離金本位,全世界的金本位制逐漸崩潰。

 

  伯克利經濟系的BARRY EICHENGREEN(1992)和MIT經濟系的PETER TEMIN(1993)教授對金本位制進行了大量統計和研究。若把1929年英美德法的物價設定為100,1929~1932年間,這四國的批發物價指數同步下跌,幾近重疊,1932年以後,各國采取了不同的貨幣政策之後,物價指數才有了明顯的不同。而中國恰恰與之相反,在他們同步大幅下跌30-40%時,中國反而高升25%。

 

  用台灣經濟學者賴建誠的話形容,就好比一場流感襲來,原本身強力壯的列強們均深受重創,而素有東亞病夫之稱的中國卻安然度過。

 

  這樣的結果得益於銀本位的“浮動匯率”。當金本位國家被金鎖鏈捆綁而同步起伏時,中國得以置身事外。當然,在國際白銀價格起伏時,外貿會受到相應影響,但1937年之前的中國,外貿占經濟總量小於7%,也非支柱。

 

  中國銀本位在1935年落下帷幕。1934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羅斯福提議的“購銀法案”,高價收購白銀,投機者們將中國的白銀一船一船地運往美國,中國經濟遭受空前打擊,國民政府於1935 年11 月宣布廢除銀本位貨幣制度,結束了白銀與中國貨幣幾百年來的內在聯系,雖然使當時的中國經濟暫時擺脫了危機,但法幣本身的特性是可任意發行,這就為後來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埋下了隱患。

 

  剛剛過去的20國集團(G20)會議,占世界上GDP總量85%的十九個重要國家及歐盟首腦聚焦貨幣政策,雖然被稱為“未取得實質性計劃,顯然只是一紙空文”,但是,我們應清醒地看到,貨幣政策決定著國家的命運,它跟隨經濟的發展暗流湧動,從來沒有停止過。

 

  (本文部分觀點摘編自《經濟史的趣味》賴建誠,2011,浙江大學出版社)

歡迎訪問 外 匯 邦 WWW.WaiHuiBang.com
  風險提示:比特財富網的各種信息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擔保,亦不構成任何邀約,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後果請自行承擔,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比特財富網 版權所有 © www.emoney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