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人生林軍簡介1970年生,上海人,職業高中畢業,曾做過公交公司電工4年,小學四年級開始集郵,開始收藏錢幣。www.emoneybtc.com
1992年從100張股票認購證起步踏入證券行業,1994年做多國債期貨賺到第一個100萬,2002年開始研究基本面,在大豆的上漲行情中翻了五倍,2003年做外盤時每天在電腦面前13個小時,甚至不希望有休息日,2005年做空銅大虧,差點跳樓,2005年底把自己住的唯一一套房子賣掉開始做多股票獲得巨大收益,2007年9月在股市成功逃頂,2008年做空銅2009年做多商品翻了十多倍,2009年8月開始在貿易、股權及藝術品方向開展多元化投資。
現為香然會金融俱樂部董事長,擁有價值數億的房產、價值數億的收藏品、價值數億的股權和金融資產。
在交易體系上,林軍最初主要依靠技術分析,之後開始關注基本面研究,再到後來宏觀層面研究體系的構建,直到最後實現了三者的有機結合。為了對沖風險,林軍將賺到的錢進行分散投資,第一部分繼續做期貨投資,而且是多元化投資組合;第二部分用於投資固定資產;第三部分用於投資實業和股權。現在也投了不少錢給一些知名的期貨私募機構或操盤手管理。
林軍的藏品以明清時期古典黃花梨、紫檀、紅木家具和玉器為主,其中從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購的孝莊皇後用過的鳳床據說價值2億。
林軍喜歡研究中國歷史和軍事,尤其愛看人物傳記方面的書籍。
25年投資風雨路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不遠處,一座百年道觀附近,一座占地6畝的府邸中,私人博物館一隅,一位身材壯碩的中年男子正在向一位朋友介紹他的收藏。這位朋友便是七禾網總編沈良,而這位中年男子便是貴府主人,江湖上有“勵志哥”稱號的林軍。這座府邸便是金融界傳說中的聚集地——香然會金融俱樂部。俱樂部大廳中,身著黑色西服的工作人員儀表端莊、整齊,舉止大方得體、訓練有素,他們正禮貌且嚴謹地接待著來自各地的金融人士。漫步庭院中,秋冬季節的暖陽,怡然盛開的菊花,未被刻意剪修過的樹杈,一群慵懶的紅鯉魚,“咕噜咕噜”的流水聲,在這裡時間仿佛走得慢了些,突然竹林中飛出一只鴿子,接著一片樹葉緩緩地飄了下來,左右晃蕩了會兒,悄悄地落在了石子小徑上,一切美得恰好,大自然就是這麼樸實而厚重,恰如該庭院的主人,25年風風雨雨的投資生涯,嘗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經歷了歲月的磨砺和沉澱,如今樸實依舊。
初次七禾網對林軍的專訪是在一個深秋的午後。專訪進行了一半,林軍問我們在花園背陰處冷不冷,然後提議將桌椅搬到陽光下。征得同意後,他就自己帶頭動手將那沉沉的桌椅一一挪到了小池的另一邊,還很滿意地加了句:這樣曬曬太陽就緩和了…… 當介紹自己的經歷時,他很熟練地將各個代表性的事件描述到某月某日,把每一波行情的相關價格毫不含糊地說出來,可見這些內容在他腦海中印象之深刻,重復次數之多。
根據他的描述,他之前的歷程是這樣的:1970年出生在一個雙職工的家庭,父母沒有時間照顧他。從一年級開始他脖子上就掛著鑰匙,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燒飯,邊燒飯邊做作業,家務做好就等著母親回家做菜;
1981年,小學四年級,他參加了一個集郵的興趣班,從此他愛上集郵,那年他11歲;
1989年,他到市場上去逛,發現當時的珍稀品種、面值2元一張的牡丹亭小型張,100張的價格跌到了1000多塊,他覺得是個機會,於是向父親借了1100元,小試牛刀買進了100套整封的牡丹亭小型張。那年他在公交公司做電工。“這份工作是我父親幫我安排的,很髒,高壓有600伏,手套經常是潮濕的,還會導電,弄不好還有生命危險。收入微薄,每月才54塊。”那年他19歲。
1992年,選擇繼續深造的林軍從電大畢業,三年前買入的“牡丹亭”,從當初的1000多元最高漲到過6000元,後來開始回落,最終他以4500元賣出,淨賺3400元,這便是他的原始積累。在上海靜安寺的一家證券公司裡,他用這筆錢買了100張股票認購證。那年他22歲。
3000元認購證最後換來了60萬元的資產。
1993年,他進軍國債期貨。“進期市之前,我在股市上經歷過牛熊輪回,從最初的3000元到60萬,而後又回到17萬,最終還是帶到國債期貨市場上的10萬元,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那年他23歲。
1995年,他帶著六十萬進軍商品期貨市場,最後賠得只剩下3萬。三個月後,逮到機會,發現膠合板市場的價格黑洞,他拿了15萬滿倉做多,從400多手做到1200多手,賺到120萬。那年他25歲。
2000年,由於多次的操作失誤,上百萬資產在這一年幾乎耗盡。那年他30歲。
2002年,他開始學習研究基本面,那年他32歲。
2003年,深入研究大豆基本面後,他在大豆上一路做多,每個節奏都踩得很准,結果資金整整翻了5倍。那年他33歲。
2005年,銅期貨的那波牛市中空銅大虧,幾乎想跳樓,那年他35歲。
經過兩個星期的深刻反思,在鋁期貨上果斷全面做多,在銅上面的損失很快就從鋁上扳回。
同年,他堅定認為股市的牛市快來了,賣了僅有的一套房子,拿著手中所有的資金,買了幾只股票。
2006年,股市股改,牛市高歌猛進,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2007年9月,他判斷A股高估的價格是個嚴重的泡沫,於是果斷清倉,並修改了交易密碼強制自己不再介入股市。
2008年3月,做空銅做多鋅,本想做個幾百點的套利,一覺醒來,花旗銀行巨虧97億美元,他在銅期貨上的空單瞬間賺了幾千萬。後來一路做空銅,倉位空到了97%,“豪賭”之後,順利資產上億。那年他38歲。
2009年初,做多所有商品,國務院推出了4萬億元的刺激計劃,又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成立上海鴻凱投資有限公司,除了股票和期貨外,在貿易、實業及藝術品方向開展多元化投資。
2010年8月,創建香然會,整整三年,裝修才告一段落。這期間他一邊交易,一邊開始做貿易、實業及藝術品收藏等。
2013年9月,香然會金融俱樂部開張。
2014年10月,成為上海億信偉業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成員。
…….
“勵志哥” 永不止息很多時候我們都安於現狀,但一旦發生改變,就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從一位公交公司的電工到如今成為了橫跨金融投資、藝術品收藏等領域的領軍人物,從當初月薪54元到如今身價坐擁10多億元資產,從一個性格偏內向、成績從未進前十的學生到高等院府的MBA、博聞廣識、成為引領行業的先驅之一。一路走來,他一直在不斷地總結、突破、升華。
“我爸對我影響比較大,他從小教育我什麼都要靠自己,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我父親從小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當時也沒有任何背景,完全是靠自己去研究、去琢磨,從一位技術員到高級工程師,然後成為他們行業裡的權威,自己也寫了好多書,後來成了同濟大學的客座教授。”
也正是因為父親,林軍接觸了股票。“那時候父親有一些專利發明,有一些閒錢,他就買了一些國債,後來又買了一些股票,第一只股票是浙江鳳凰,因為那個股票便宜,他老叫我去證券公司門口找黃牛打聽價格,那時候櫃台交易是沒有價格的,外面黑市價格多少最先是黃牛他們知道的,後來證券交易所開了以後,我也就經常排隊去買賣股票。”
這是一個多麼平凡的開始!
剛開始接觸商品期貨,六十萬進去,最後賠得只剩下三萬,在領教了期貨市場的厲害之後,他閉門思過,只看不做。
2000年前後,百萬資產一年時間幾乎耗盡,深刻的反省讓林軍覺醒:在做好風控的前提下,看准趨勢重倉出擊,抓住幾次重大機會就足夠了。這段時間,他系統性學習了股票、期貨的各類知識,補足了在技術、基本面分析等各方面的短板。“約翰墨菲的書我是那個時候才看到的……”
2003年,他深入研究大豆市場,“幾年書讀下來,已經能寫幾千字的研究報告了。不像以前只是看技術。到2003年,什麼價位該買,什麼時候該賣,清清楚楚。一個拐點出來,就知道牛市是不是結束了。”
2005年對林軍來說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雖然將近過去10年了,說起那段時光,一切依然歷歷在目。“2005年白頭發一下子多了很多,愁一次白頭發多一根,白頭發代表的都是愁緒啊!”“那段時間真是暗無天日,醒著也賠錢、做夢也賠錢,每分每秒都在賠錢,連虧了幾個星期。直到幾百萬賠到只剩下四十幾萬,實在扛不住了,才平倉認賠。”
林軍說:“當時我沒有跳樓,就是因為我沒有負債,我都是拿自己的錢在做,沒有借過任何錢,如果有一筆山一樣的債務,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會跳樓,因為你也不知道錢什麼時候能還清,而且你會對你的人生失去信心,因為你覺得人生太失敗。我已經在這個市場中做了近15年,整個青春已經在這個市場中了,幾乎也沒有什麼回頭的機會,我無法改行,我曾經有幾次想轉行,但最後都沒成功。到了35歲,以我當時的學歷、工作經歷,我能到哪一行去做?另外,我以交易為職業,最後在重大問題、重大決策上還有這麼大缺陷,包括資金管理、行情判斷都有重大缺陷,都在懷疑是否能在這個市場上繼續生存下去。我交易期貨,在別人看來是一個從業人員,但我認為我是來交易我的人生的,我20歲入行,我把人生最美好的那一段時間都賠進去了。”這樣的苦楚,旁人看著都著實為他抹了一把汗,而真正那種絕望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同樣是空銅,2005年的巨虧和2008年的暴賺形成了相當給力的對比,為什麼同樣的做法結果確是如此的大相徑庭?林軍分析說:“2002年我從一個技術派轉到了基本面派,2004年、2005年我把技術分析扔掉了,覺得基本面才是決定商品價格的波動的主要理由,那時候連日線都不看,甚至開始看周K線,那時候根本不懂什麼叫商品的金融屬性。當時的博弈格局已經變了,國際游資進入帶來充沛的流動性,不能用以前的游戲規則看待市場。國內宏觀經濟回暖也超出市場預期,所以2005年賠了大錢。2008年是把幾塊都補上了,宏觀、資金面、基本面、技術面等,2008年感覺武功練成了,從此不管什麼行情什麼品種,都感覺有相應的招數來對付了,所以就賺錢了。”
從2004年開始做倫銅,林軍每個交易日都堅持凌晨兩點一刻睡覺,除了每天睡六七個小時,其余時間全部用於盯盤、交易和研究。如今,除了吃飯、睡覺,剩下時間他還是全部用於工作,家裡幾乎沒有再多花點時間,甚至純粹和家人的旅游也越來越少,一般都是半工作半旅游。比如之前去馬來西亞是為了考察棕榈油,不久前去日本是因為他們做了一些日元的空頭,去看看日本的實際情況,包括那邊有一家公司去考察一下。可能出於對家庭的疏忽,有一段時間,林軍的微信名被他夫人換成了“暖男”,一段時間後他又改回了“香然會林軍”。到目前為止,林軍都沒有駕照,他說:“以前沒有錢,買不起車就沒有去考駕照,後來有錢了又沒有時間去學了。”
多麼驚心動魄的經歷,多麼波瀾壯闊的傳奇,多麼難能可貴的堅持!
林軍說:“需要自我激勵,不斷地拿成功人士作為例子,我跟很多人說過,我最喜歡的就是看人物傳記,這是勵志的動力之一。第二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我的動力來自於我的興趣愛好,剛開始做期貨是對錢的興趣,後面期貨就慢慢變成了我的事業,錢也是主要動力之一。最近這兩年我自己去讀了比利時聯合商學院的MBA,我都是自己寫畢業論文,我不光要學期貨的知識,還要學管理學的知識等。這個市場就像海洋一樣,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去吸收,這樣自己的認知和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提升,否則你不學習,沒有知識積累,你的眼光、視野局限永遠都不可能成長,你就會安於現狀,因為你總是與周圍不如你的人做比較。”
2014年底,億信偉業提出了“私募元年•共創偉業”口號,林軍說:“因為中國到2011年已經是資本過剩的時代,而且中國近十四億人口,目前就四千多家拿到私募牌照,股民都近一億,四萬家才合適,再者中國人很喜歡自己做老板。現在是私募的蓬勃發展期,股市是2015年的重點,因為國家需要股市的繁榮,錢去不了房地產,目前有龐大蓄水能力的,除了股市,我也沒想到其他更好的去處。”
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又開始了下一輪的布局,他表示剛開始他會用自己的錢做投資,以後要做成FOF管理型的模式,帶動身邊的朋友圈的資金來一起來幫助私募基金成長,期貨市場也在投,但畢竟是個小眾市場,重點配置在證券市場上,一個是主板市場,一個是新三板市場,他現在在布局一家新三板的私募基金,以後還會投資一些固定收益的團隊,這樣私募的隊伍就比較齊全了。雖然我們還不清楚他這一布局的未來,但光憑這份永不止息的熱情和勇氣,我們就該給予這位“勵志哥”熱烈的掌聲!
大佬應為這個行業正名窮著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孟子》
2014年11月的某個周末,林軍以嘉賓的身份在期貨高端俱樂部會議上,為期貨正名:“期貨是對產業合理價格的推動,我們做期貨的人是價格的發現者,我們做期貨賺錢說明我們做了符合整個產業趨勢的事情,我們只是走得稍微前面了一點而已,如果我們猜錯了價格,那後果也很明顯,其中之一就是賠錢。最近我參加了很多產業會議,普遍現象就是產業中下游都在嗷嗷叫,無法消化高價的成本,大家普遍希望價格能夠下來,所以基於這樣的民聲,我對商品的判斷是商品期貨大方向看空,但價格下去了對需求會有一些碰撞,所以價格走勢以震蕩為主……”
在七禾網沈良對他的專訪中,當被問及“賺了多少錢才稱得上大佬”時,他說:“賺多少錢都不能算大佬,因為這個行當不是以錢多少來決定你是不是大佬,今天可能你賺了很多錢,但沒幾天就賠光了。期貨市場是一個財富快速轉移的市場,不能以今天暫時擁有的財富來衡量是不是期貨大佬。我認為大佬是對這個市場做的貢獻足夠大,做了有利於這個市場發展的大事,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大佬。大佬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能力大,第二是心胸大,第三是能擔大責任。我相信這三條所有的期貨參與者都會認同,具備這三條的可以稱之為當之無愧的大佬。”
2014年11月22日林軍作為發起人,香然會金融俱樂部與愛佑慈善基金會聯合舉辦了慈善講堂活動,期貨業界傳奇人物、天津易孚澤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林廣茂和內蒙古鄂爾多斯興萬福集團董事長劉福厚先生等30多位來自期貨圈的嘉賓齊聚香然會,一場“棉花多空對決”的論壇之後,門票及拍賣款悉數捐贈給了慈善基金會。
2014年9月27日,在億信偉業開業典禮上,林軍發言:“期貨市場這幾年為什麼沒有大的發展,我們缺少了什麼?我們缺少了回饋市場的機制。我一直想做這種機制,因為我們從這個市場中得到的很多,我上次跟一個朋友聊天,他說他的交易量曾經占了COMEX銅一半,我說你對市場有沒有回饋,你在這個市場中賺了那麼多錢……我覺得在這個市場中有收獲的人,都應該為這個市場做貢獻,我跟那些大佬講,你們應該為這個市場正名,也為這個市場培養一批私募基金經理,這樣這個市場才會真正壯大,而不只是局限於現在期貨市場的兩千億的規模。”
…….
跌跌撞撞中,林軍從3000元的入市資金到現在坐擁十幾億資產,如今的“大願”,加上高遠的眼光、超人的膽識、堅忍的意志力、無比的勤奮,還有從天而降的運氣,他給市場帶來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為退出這個市場而布局浸淫在這個行業這麼多年,在這裡他名利雙豐收,在這裡他度過了青蔥歲月,在這裡他不斷地總結、突破、一次又一次地羽化成蝶,他把自己的收藏興趣與投資相融合,但即便如此,當問起對這個行業的感受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到:“對這個行業,我的怨多於愛!”
“這個行業能持續賺錢的概率太低了,而且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人生也給毀了,所以這個行業不是一個好行業,因為被毀的是大多數人。如果我不成功的話,可以說我的人生就被這個行業毀了,如今我成功了,這意味著已經有其他人的投資被我毀了。依照我所具備的一些商業頭腦和素質,在其他行業照樣能成功,而且還有人脈和知識經驗的積累。期貨這個行業,首先不需要人脈,第二,你所積累的知識是會被顛覆掉的,你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和適應這個市場的變化,所以知識累積用處也不大。” 林軍是典型的獅子座,豁達、坦蕩、堅決,他說:“從2010年以後,所有的布局,我都是為了一步步地退出這個市場,比如從交易漸漸地變成管理,第二步把精力轉到其他更好的市場去。因為這個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了。這25年來,我將我的成功歸於兩點:第一是當初踏入的時候,這還是個新興市場,沒有太多厲害的競爭對手,第二是在這個新興市場裡我抓住了歷史性的機遇。”
“這個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了,研究工作、操作方面等成功理念大家都很了解了。這一個博弈的市場,現在已經沒有了牛羊,已經變成了大小鳄魚之間的搏斗,而且商品期貨市場的水位在減少,以前吃活的牛羊,後來吃他們屍體的渣,現在是大鳄魚吃小鳄魚,而且水位變淺的話,大鳄魚也藏不住自己了。” 林軍的故事好比“加州淘金”的現實版,當大家都成為掘金者的時候,他們的辛勞不言而喻,而那時候真正賺到錢的卻是那些賣掘金工具的商人,如今林軍要做的事情就是成為“賣掘金工具的人”。“八年前,我們剛開始做沙龍是為了培養研究員和操盤手,後來就變成了大家的交流園地,現在我覺得可以上升到一個比較高的高度。金融這個行當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鏈來構成一個產業鏈,這個產業鏈中其中的一環是金融服務業,這其中又細分了很多子行業,我做的是金融服務業中的子行業,主要功能是服務,面向的是所有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家需要一個信息交流平台和交往的場所。”林軍透露從2014年11月起香然會已經開始盈利,而且每個月餐飲收入穩步上升。
“億信偉業基金做的是平台,我覺得只有做平台才能真正做大,與其去搶資源還不如去做共享服務,貨幣只是一個工具,能被大家需要才能賺到錢,私募等都是有極限的,只有平台是無限的。”
“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完善FOF產品。我現在發動身邊要好的朋友一起出錢出力創一家新三板的基金公司,去全新的市場拼殺。證券市場因為牛市太短,熊市太長,而期貨市場雖然一直有行情,但是規模上不去。能做大、正真實現價值投資的目前就是新三板。”
頭腦靈活的林軍對這個行業有很靈敏的嗅覺,但交易員出身的他性格又比較單純,他表示識人、用人上很明顯有短板,而且在這個上面已經吃了很多虧。這麼多年下來,他總結了兩條看人的經驗:“花錢、喝酒、賭博這三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一個人很能交際,突然跑進我們這個圈子來,可是身邊沒有以前的朋友,這個人要提防。”
生命是種體驗歲月淺行,蓬勃盎然,守護那些來自不易的幸福安康,曾經的苦樂於付出的時光中遠去,可是,卻也帶不走那份倦容,人生卻是如此的厚實,正如林軍微信的簽名:人生一路磕磕碰碰,遇到了歷史的沉澱才有了意義。
“中國文化發展到宋朝,有四種藝術發展到了頂峰,分別是茶道、花道、香道、書道。俱樂部之所以叫香然會,就是希望恢復傳統文化,通過改變小環境,使人內心平衡,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林軍表示“香然會”,“然”與“燃”同音同意,通過“燃香”這種古老的方式,表達一種美好的願望,“中國曾經失落過一段文化,現在隨著傳統文化的恢復,有共同愛好的人群需要平台交流,希望通過香然會金融俱樂部來弘揚傳統文化,通過藝術交流讓金融人士增加幸福感。”細致入微的雕琢,充滿歷史滄桑的陳設,無不彰顯主人對極致的追求,香然會在經營創意菜和藝術品的同時,林軍還經常在香然會金融俱樂部內舉辦各種各樣的沙龍,有養生、花道、太極、茶道、香道還有紅酒會等。“現在在做的就是為金融人士提供優雅生活的場所。”
“錢只是一個數字,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來歷練生活的,並不只是吃苦、賺錢或者享樂。我理解的人生目的是修煉。”“不同的人生階段對自己的要求是不同的,實現人生的理想、目標也是不同的,在某一個階段把自己想達到的目標完成,那你至少是幸福的。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就需要設立下一個目標,不然就會很迷茫,你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和意義。人生的一個終極問題是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你來干什麼。目前我覺得幸福是一種感覺,生命是種體驗,不斷地體驗幸福和苦難,人生五味雜陳,不去體驗是不應該的,只要是被這個世界所認同的真善美都應該主動去歷練,遇到苦難也應該有樂觀的心態。”
“剛開始追求金錢的目的肯定是改善生活品質,現在發覺原來還代表了一種比較好的心態,從而更有機會實現人生夢想,實現自我價值。我覺得生活就是一種投資,投資就是生活。人天天在賭博,天天在做選擇題,因為你不知道結果如何。”
“收藏,第一因為我喜歡,第二,作為分散投資,這樣不會因為一次投資失敗而影響下輩子的生活;第三,藝術品有金融屬性。”“一個器物的升值空間是有限的,無限的是對它背後的文化的挖掘,一旦它所代表的文化被大家所認同,它的升值空間也就大起來了。所以收藏品的價格雖然在高位,但是隨著大家對文化認知度的擴大就能達到新的高位,而且我認為它還有很大的空間,因為藝術品還沒有被金融化,藝術品既有商品屬性,又有藝術屬性,還有金融屬性,它的金融屬性還沒有被挖掘出來,所以未來還有升值空間,我覺得下一步就是藝術品的金融化管理。”
初次見面時,林軍向我們介紹那張從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購的孝莊皇後用過的鳳床:“雕工多精美,鳳頭龍身,運過來時候工程很復雜,照片全部拍好,空運過來後根據照片組裝好,光組裝就花了……”對博物館中的每一件古玩,他都可以一一說出關於這件古玩的故事,“中國將近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就在古玩裡。這幾年,我是慢慢從收藏器物轉變為研究古典藝術和文化。”林軍還說“這些古玩現在能在我的香然會陳列,其實不是我擁有了它們,而是我有榮幸去保管它們,去體悟它們背後的歷史內涵和文化魅力,我也只能在我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保護它們一段時間,等我死後它們會去向何處,我的女兒或新保管者能否和它們共鳴,我也無法顧及。”
歷經千年榮辱浮沉,一個物品不再只是一個物品,它傳承的是背後的文化,它代表著歲月的符號,歷史的滄桑。這種滄桑感一如經歷了歲月磨砺和沉澱的林軍,整整25年的投資生涯,風風雨雨,經歷了無數次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登頂、跌落,再崛起,如今依然神態自若,繼續創造著屬於他自己的傳奇。
後記林軍,公眾形象簡單而率真,穿著一般都是深色、簡單的休閒裝,說話音調平穩,語速略快,他同一時間一般專注做一件事情,不習慣一心兩用,在他寫字的時候,如果你問他問題換來的就是一片靜默。香然會展示出來隨意自然的奢華也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如今,他奔波於行業論壇、名流聚會,加上香然會、鴻凱投資、億信偉業等的事務,他說:“就像一棵樹,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不要追求高度,要追求廣度”,如今的林軍開始了新一輪的布局,但就像他所說的,“識人、用人上很明顯有短板,而且在這個上面已經吃了很多虧”,對於未知的一切,准備好了嗎?人生本就是一場投資,因為我們不知道未來,但不管怎樣,依舊選擇坦然面對,只能放眼將來,堅信一切都會過去的,幸福終會來臨。
附錄:投資勵志哥林軍的成長之路初生牛犢時鐘回撥至1992年。一個20歲左右的瘦小青年在上海四平路一家銀行營業廳裡,小心翼翼地從貼在胸前的衣服兜掏出3000元,買了100張股票認購證。
林軍回憶說,就在他拿著100張認購證走出營業廳的一刻,周圍人紛紛投來艷羨的眼光,“哇,大戶呀!”林軍心裡一下沒了底兒,“3000元就成股市大戶了,認購證還有的玩嗎?”
這之前,頭腦活絡的林軍是個集郵愛好者,在只用現金交易的郵市,他見識過真正的大戶:扛著十萬一摞的“炸藥包”去交易。“當時沒有一百塊,都是十塊紙幣,太多了沒法點,壓壓緊用尺子量。”
追溯起來,正是在位於上海肇嘉浜路的集郵市場裡,林軍完成了原始積累——3000塊買股票認購證的錢。
“1989年,我偶然到市場上去逛,發現當時的稀缺品種、面值2元一張的牡丹亭小型張,100張的價格跌到了1000多塊,直覺告訴我這是個機會。”
那時的他職校畢業,在公交公司做電工。即便隔著回憶的溫柔面紗,這份“苦差事”仍令他唏噓:“很髒,每天爬到公交車底下工作,手套經常導電,弄不好還有生命危險。收入微薄,每月才54塊。”
三年後,選擇繼續深造的林軍從電大畢業,而那時候小試牛刀買入的“牡丹亭”,也從當初的1000多元最高漲到6000元。最終他4500元賣出,淨賺3100元。
但林軍怎麼也沒想到,就像孤注一擲買牡丹亭一樣,3000元認購證最後換來了60萬元的資產。
“黃牛們最後發現股票認購證都是連號的,只賣了200萬張,算下來中簽率10%以上。最後一天晚上認購證就從30漲到60,第二天又漲到100,第三天漲到200元……”
憶起這段市場炒作認購證的歲月,林軍說自己初次領略了人性的貪婪與市場的瘋狂:有些中簽後的認購證最高被炒到了12000元。
巴菲特曾說,如果你是池塘裡的一只鴨子,由於暴雨的緣故水面上升,你卻以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個人命運的浮沉往往是歷史轉折的折射。
作為時代的特殊產物,股票認購證也第一次讓國人見識了資本市場造富的威力。
林軍的腦海裡至今還留有這樣一副畫面: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上海文化廣場,人人為股發狂,買股票要爬鐵門,還有人從別人頭上爬過去擠到窗口,更多的人甚至徹夜排隊。
大起大落嘗到了炒股的甜頭,林軍帶著從父親和朋友那裡湊來的30萬,開始了在大戶室“上班”的歲月。
“那段時光真是幸運,股市不好後來去了期貨市場,沒想到不會做空只會做多的我,愣是在327事件時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塵封的歷史在林軍娓娓道來中隱約顯出輪廓。
1993年至1995年,國內通脹率很高,為挽救國債發行困局,1994年財政部決定對三年以上國債實行貼息政策。剛剛推出一年的國債期貨炒作魔盒就此打開。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1994年3月央行公布的保值補貼率為1.19%,此後一路飙升。到“327國債期貨事件”發生時的1995年2月高達10.38%,按照現在央行的加息幅度,相當於一年加息37次!市場如何不瘋狂?
林軍就是在市場的狂熱中懵懵懂懂踏入了國債期貨市場,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期貨生涯。
“進期市之前,我在股市上經歷過牛熊輪回,從最初的3000元到60萬,而後又回到17萬,最終還是帶到國債期貨市場上的10萬元,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1995年,隨著國債期貨被迫關掉,股市行情也陷入冰點。不停尋覓機會的林軍轉戰膠合板期貨市場。
“當時還只會做多,不會做空。”
談起青澀歲月,林軍也忍俊不禁:“50、60萬進去,最後賠得只剩下3萬。我終於知道期貨市場“水太深”,自己在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學習。隨後閉門思過,只看不做,直到三個月之後才逮到機會。”
“當時發現膠合板市場有個價格黑洞:交易所要求交割的價格是完稅的,價格在48元左右。而市場上交易的全是走私板,價格在38元左右。走私板是不能交割的,必須拿正規的完稅的發票來交割。一旦有人逼倉,價格至少在48元,如果沒有人要的情況下,只能是38元。”
林軍說,“我就等38塊,結果沒等到,只等到39塊。當時拿了15萬滿倉透支,從400多手做到1200多手。沒想到賺到120萬。”
在外人聽來猶如過山車般驚心動魄的經歷,在林軍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始終神態自若。
他說,這是自己“從不把錢當錢”的天性使然,也是市場磨煉的結果。
人生覺醒操作手法凶猛凌厲、大開大合,敢於滿倉豪賭,這些特征在林軍的投資生涯裡格外明顯。
巴頓曾說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2000年前後,林軍的人生和投資都跌入谷底,但觸底反彈後的他,徹底告別了此前“追漲殺跌”的草莽作派,完成了財富以及人生的真正飛躍。
1999年12月31日夜,跨年鐘聲敲響,早早躺到床上的林軍睡意全無。百萬資產在這一年幾乎耗盡,和頂峰時期判若雲泥。
身心俱疲的他痛定思痛。“我當時閉上眼睛就想,自己前前後後經歷了多少輪牛市,如果貫穿始終地做完每一輪牛市,資產會達到多少。你知道答案是什麼嗎?”林軍頓了頓,伸出五根手指,睜圓了眼睛對記者說,“500兆!不可思議吧。”
深刻的反省讓林軍意識到自己浪費了太多太多的機會,也讓他覺醒:錯誤與交易次數相伴而生,不是越多越好。在做好風控的前提下,看准趨勢重倉出擊,抓住幾次重大機會就足夠了。然而2000年前後,隨著膠合板、咖啡、綠豆等期貨品種以及股市的逐漸蕭條,“整整兩年都沒什麼機會”。
在這段“無所適從”的日子裡,林軍系統性學習了股票、期貨的各類知識,補足了在技術、基本面分析等各方面的短板。“約翰墨菲的交易法則我是那個時候才知道的……”
漫長的等待對平庸的人來說意味著無望的煎熬,悲觀放棄,而對追求人生精進的人來說,是難得的蟄伏。回頭來看,這段磨難給了林軍最大的成長。
2003年的大豆行情,讓蟄伏長達兩年之久的林軍再次迎來了一試身手的好機會。當時有個朋友想買5000噸大豆,讓他幫忙寫個投資計劃。“為了這個事,我深入研究了當時的大豆市場。”
林軍告訴記者,當時他根據調研的情況,預測大豆會漲到2800元/噸。按照這個報告和盤感,他在大豆上一路做多,每個節奏都踩得很准。
結果沒讓林軍失望,那一波行情使他的資金整整翻了5倍。
“幾年書讀下來,已經能寫幾千字的研究報告了。不像以前只是看K線。到2003年,什麼價位該買,什麼時候該賣,清清楚楚。一個拐點出來,就知道牛市是不是結束了。”
正如林軍所言,爐火純青的他抓住了2003年之後的數次行情。然而,當時交易體系初步形成的他,還不理解宏觀經濟以及期貨的金融屬性,這也讓他在2005年銅期貨的那波牛市中“傷過一把”。
2005年銅價在期貨市場,從1300點一路飛漲到3000多點,林軍和朋友分析下來,基本面並不支持期貨上漲。此外,國儲帶頭做空,五礦集團老總在《期貨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論銅價應該“掉下去”,輿論看空聲一片。然而,市場還是每天“依然故我”,高開高走。
“那段時間真是暗無天日,醒著也賠錢、做夢也賠錢,每分每秒都在賠錢,連虧了幾個星期。直到幾百萬賠到只剩下四十幾萬,實在扛不住了,才平倉認賠。”
回頭來看,林軍說,自己的問題是不理解期貨市場除了基本面、技術面以外的金融屬性。“當時的博弈格局已經變了,國際游資進入帶來充沛的流動性,不能用以前的游戲規則看待市場。”此外,國內宏觀經濟回暖也超出市場預期。
在銅期貨上敗北的林軍沒有氣餒,經過兩個星期的深刻反思,他意識到這是一輪大牛市,繼而在鋁期貨上果斷全面做多。“在銅上面的損失很快就從鋁上扳回來了。”
浴火重生經過這一輪磨人的“觸底反彈”,林軍對宏觀趨勢的理解再次加深。交易體系日臻完善的他,抓住了此後幾乎每一個市場大波段,實現了人生的浴火重生。
林軍說,2005年底,當時股價很低,招行股價比起H股打7折,和幾個朋友交流過後,他堅定認為,股市的牛市快來了。
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賣了僅有的一套房子,拿著手中所有的資金,買了幾只股票。
2006年1月,對中國股市影響深遠的股改啟動。這些股票股改,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此後市場的不斷上漲,以至癫狂,給林軍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談及5600點時完美的出場,林軍說,爆過倉的他風險意識已經被鍛煉得極其強悍。
當時住在兩灣城,林軍發現附近飯店生意格外火爆,坐在每一家餐廳的人,都像富豪一樣大吃大喝,並對股市高談闊論,這樣的情景讓他心生警惕。
再加上當時中石油A股上市價48元,而香港中石油股價最高才19.2港元。於是林軍判斷A股高估的價格是個嚴重的泡沫。
“市場上賺錢的永遠只能是一小部分人。”林軍很慶幸自己當時果斷清倉,並修改了交易密碼強制自己不再介入股市的決定。
為江湖中人津津樂道的還有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次史無前例的危機,讓許多資本大鳄資產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卻再次被林軍狠狠抓住,讓其資產規模驟增十倍。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林軍稱,剛開始自己只是做空銅做多鋅,想做個幾百點的套利。可一覺醒來,聽到新聞說花旗銀行巨虧97億美元,銅價應聲大跌,自己在銅期貨上的做空倉位上瞬間賺了幾千萬,這好似天上掉餡餅。
“我在市場這麼多年,第一次賺錢這麼‘容易’。”林軍覺得這筆“意外之財”背後一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當時已經傳出美國次貸危機,並有保爾森做空美國房地產大獲全勝的消息。他便讓手下的人深入研究美國房地產。
“我覺得銅會大跌,便與期貨公司的資深研究員合作,把電解銅相關行業的生產供需情況研究了一遍,我們當時認為次貸危機的影響深遠,2009年春節銅會跌到4000美金。”
此時做空了銅價的林軍胸有成竹,國慶長假後銅價以崩盤的方式下跌。
“其實,在國慶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我還在猶豫要不要減掉一些空頭頭寸,最後發現月線沒守住,便嚴格執行了自己的交易計劃。”
節後滬銅期貨連續三個跌停板協議平倉後,對林軍的第二個考驗來了。“當時業內一些朋友開始看反彈,我認為,金融危機已經爆發,如果銅價反彈到節前的價格水平,我就改行從此不做期貨了。結果協議平倉的第二天,我把倉位空到了97%。”
這場“世紀豪賭”讓林軍收獲巨大,手中的資金加了個零。
“你的故事會讓很多人心馳神往,你覺得自己的成功能夠復制嗎?”采訪臨近結束時,記者拋出了這個終極問題。
“無法復制。”林軍不假思索的回答,“因為歷史無法復制。”但這不是答案的全部。
林軍還說,“機會在於了解,類似2008年的機會一定還會來。”
林軍投資界傳奇人物,在市場摸爬滾打二十多年,經歷過國債327事件、期銅大牛市、A股大牛市、大豆大牛市、金融危機引發的商品崩盤以及救市帶來的牛市盛宴。
跌跌撞撞中,林軍從3000元的入市資金到現在坐擁十幾億資產,並把自己的收藏興趣與投資相結合。如今的他寄望香然會金融俱樂部,能開啟人生的下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