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1年的中國外匯市場是一副朝氣蓬勃摸樣,與現在相同的是中國是全球市場中最具有潛力的地區,擁有全球最大的散戶市場,手握著巨額的外匯儲備,開放外匯市場的呼聲已經發出許久;跟現在不一樣的是,中國的監管部門對外匯保證金行業的態度是抱著善意和嘗試的心態接受和管理的,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外匯經紀行業距離“正規化”最接近的一年。www.emoneybtc.com
早在2011年之前,作為監管的試水,中國銀監會非銀部陸陸續續的批准過CMC MARKETS(2004年12月),KVB昆侖國際(2006年2月26日),SAXO BANK盛寶銀行(2007年2月25日)在國內設立代表處的申請。
該申請的行政許可的內容並非允許外匯券商們在國內開展業務,而僅是允許外匯券商在國內設立給投資者提供商務咨詢服務的非營利性辦事處,但是其含金量是十足的,作為國內唯一一個跟外匯經紀業務有關的“行政許可”,有了它就相當於取得了國內客戶信任的通行證。
銀監會破天荒的在2011一年內核准了兩家美國外匯、期貨券商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的申請,一家是GainCapital嘉盛,另一家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Peregrine Financial Group——美國PFG百利。
(中國銀監會關於批准設立美國百利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的函)
讓我們來看一看2011年的美國外匯交易商的數據公布信息,與現在凋零只剩下兩家不同的是,2011年美國市場還有一絲百家爭鳴的摸樣。其中PFG百利雖然處於十多家交易商的中游水平,但是百利的主營業務更多的是期貨經紀業務,外匯業務只占到PFG全部業務不到20%,PFG也許比不上作為上市公司的嘉盛擁有的市場信用,但是其混業經營的模式與在美國期貨市場上的地位可能是令銀監會官員放心的一個重要砝碼。
百利在上海的恆隆廣場開設了辦公室,招聘了幾十名員工,上了央視,見了領導人,大干一番的氣勢和長遠經營的布局一個不少。但是可怕的往往不是敵人,而是豬一般的隊友,特別是這個豬隊友是自家老板的時候…
就在百利獲得銀監會“牌照”後的一年,2012年7月10日,毫無征兆的向伊利諾伊州法院申請了破產清算,百利的創始人兼總裁Russell R. Wasendorf, Sr在出事前一天自殺未遂,最終爆出作為創始人的老板挪用了二億多美金的客戶資金,將近一半以上的客戶資產不知去向。
而在大洋的這一邊,中國的客戶和百利的員工都是懵逼的,上海代表處作為一個“非盈利辦事處”,百利上海的員工們只能在中文官網上留下了一段無力的呻吟,隨後就煙消雲散了。
肉痛的是資金受到嚴重威脅的客戶,臉疼的則是一年前給了PFG百利“許可”的中國銀監會,在此之後,再無任何一家境外券商能夠取得銀監會的行政許可,這扇大門的關閉,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夠再開出一條縫隙。
然而不僅僅是國內的監管機構,啪啪啪被打臉的還有美國的期貨監管機構CFTC,就在百利出事的半年之前,全美最大的期貨經紀商MF GLOBAL曼式金融剛剛破產,破產的原因正是公司總裁——前高盛董事長、前美國國會參議員、前新澤西州州長Jon Corzine同志挪用了60億美元的客戶資金豪賭歐債失敗,就在CFTC“每日三省吾身”半年之後, PFG的老板居然也同樣挪用了客戶資金還跑路了。時任CFTC負責人Gary Gensler沒少為此被國會和媒體攻擊,光是參議院聽證就被召喚了不下三次。
不要以為國外的月亮就比國內圓,美國金融監管的系統性缺失放縱了次貸危機的發生,而對於期貨與外匯監管機構CFTC來說,曼式金融的破產或許還可以歸因為全球金融危機的余波,而PFG百利的破產就不能再掩飾CFTC的能力捉急了,拋開官員的無能,百利倒閉反映了金融機構監管上的審計缺失、財務監管失當等系統性缺陷。(不得不提我朝券商們的客戶資金在第三方銀行托管真的是一個一勞永逸的好方法)
對於中國的客戶來說,美國的監管在公司破產善後程序上幫不上任何的忙,追溯資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美國各州破產法律各不相同,就拿PFG倒閉所屬的伊利諾伊州破產法來說,PFG的破產清算被法院依法交由信托公司Rust Omni管理,美帝的民事法律講究“法助自救者”,全球的百利客戶必須在美國中部時間2012年12月14日之前通過信托公司的網站申請資金的償還,不僅過時不候,申請拿回百利資金的過程還慢慢的陷入了跟信托公司的僵持之中。
在這裡我們簡要描述一下百利客戶與美國信托公司之間溝通資金償還的過程:
客戶:我在百利有10萬美金,我申請拿回所有的資金。
信托公司:我們審計之後發現剩余的資金不夠償還客戶的所有本金啊,只能給你賬戶余額的30%你答應嗎?
客戶:30%太少了,起碼50%
信托公司:50%沒有,就只有30%,等我們將剩余資金償還給接受三成償還的客戶之後,你也許還拿不到30%了。(赤果果的套路啊)
弱勢的客戶:好吧我答應
強勢的客戶:不答應,我們法庭見。
上面這段扯皮可以更好的幫助大家理解截止到現在的百利資金償還規模和狀況:
期貨部分資產根據客戶不同的期貨賬戶類型、受償額度接受程度、申請優先級區先後達成了7種不同償還補償方案,而外匯客戶的資金直到2016年8月15日才由法官最終敲定,抗辯的結果最終也只拿回了交易賬戶本金的30%。
時隔四年之後百利外匯客戶的資產處置才獲得法院的最終裁決:Peregrine Financial Group, Inc.
綜合看美國監管對於期貨、外匯行業的管理規則總覺得對於散戶的保護一點也不夠,對外既沒有參考英國監管者提供的5萬英鎊保底保險(FSCS),對內也沒有參考美國證券監管系統提供的25萬美金保險(SIPC),還不提供任何客戶爭端解決機制(FOS),在面臨真正的危機之時,券商與客戶大有一種“夫妻本是同齡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感覺,制度直接導致了大資金的客戶有資本和實力投入法律訴訟,為自己爭取更好的權利,散戶們只能接受自己能拿到的權益,資本主義、殘酷如是。
時隔五年之後,全球零售外匯行業的中心已經從美帝轉向了倫敦。吸取教訓、吐故納新,英國監管機構在監管環境和制度上無疑對全球交易者更加友善,我們也欣喜的看到類似ICM Capital,Thinkforex等外匯券商自願為客戶購買FSCS之上的額外商業保險。
自從2011年至今外匯經紀業陸續經歷了PFG事件、瑞郎黑天鵝、福匯事件已經讓全行業交了五年的學費,而PFG的破產直接導致中國監管者們對於境外券商采取了觀望的態度,這缺失的五年給中國的貨幣市場開放、外匯保證金行業的正規化和監管落實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傷害。
作為旁觀者的大多數人是幸運的,這總比我們自己的真金白銀虧損要強得多,同業者、監管者們、交易者也能從中學習和吸取珍貴的經驗教訓。在參與國際金融投資中保持冷靜、理智和自我判斷,中國投資者們就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從境外相對成熟的金融市場中學習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