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比特财富网 >> 财经 >  >> 外匯
零售外匯詳解

零售外匯市場的發展史是電子時代的非凡故事之一。www.emoneybtc.com人們於 1974 年開始啟動外匯期貨交易,但直到約 1996 年,零售即期外匯經紀商才開始向公眾提供交易服務。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於 2013 年 4 月進行的三年度調查,平均每天的總外匯交易額達到 5.3 萬億美元,其中 1850 億美元或 3.5% 產生於零售部分(散戶部分)。實際上,在 1850 億美元中,780 億或約一半為直接即期交易,剩余 740 億美元為掉期交易。這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奇怪的結果,即一個巨大的市場本身就像一條小魚,而市場剩余部分像鯨魚——大型銀行、經紀商、對沖基金、主權基金以及組成剩余外匯市場的央行。國際清算銀行調查還指出,大部分交易集中於英國和美國,這些國家為大型零售經紀商的所在地,即使幾乎地球上每個國家都有零售交易者。

由於體量更大的專業市場的存在,才使得零售市場得以運行。在零售外匯市場,一標准手為 $100,000,一迷你手為 $10,000,較之專業市場的 $5,000,000 為九牛一毛。但從專業市場的角度來看,即期零售經紀商像可口可樂或大型汽車、制藥公司等“企業”客戶。零售經紀商受到相同程度的專業關注,並具有同樣驚人的高效後台功能。

有廣告將零售即期外匯戲稱為“大孩子的交易”,這是一種誇張的不實陳述。您可能以相同的價格形式並從相同或幾乎相同的數字入場價格池交易相同的貨幣對,但實際上,您根本無法與管理外匯儲備的中國人民銀行相提並論。但無需介意——大莊家的存在是為了給外匯市場增加近 24 小時的廣泛流動性以及幾乎零差錯的後台功能。零售交易者可能沾了專業人士的光,但他們沾得很出色。

專業級和零售級外匯的安全性都令人驚訝。銀行間市場在其它優勢方面均平行於批發市場,而在零售市場中,客戶(即您的經紀商)對批發價格有一定的加價。銀行間市場的大多數巨頭可直接通過央行獲得緊急注資或流動性,而實際上,這些銀行流程很少用於外匯目的。美國銀行上一次為了外匯目的而專門尋求央行信貸的情況發生於 1974 年;當時,德國赫斯特銀行於紐約開市後結束破產,因此,它收到了來自美國的外匯轉賬,卻拒絕支付自己應付的款項。在如今的專業即期市場,銀行有一個復雜的結算系統,可在支付前覆蓋所有交易對手。因此,赫斯特事件不會再發生。

除非交易對手確實在結算前破產,否則只有自然災害或恐怖主義行為才能中斷結算過程。銀行始終進行結算,意味著您的經紀商對其供應商的信用風險極低。銀行從不強迫客戶離場。永不。即使交易對手在待結算期間破產,銀行的風險管理者仍有結算交易的選擇權。這種情況只發生在交易對手與銀行開誠布公地對話,且交易對手證明它有資金時,但不可否認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在9/11事件等非破產危機中,所有銀行都提醒對方,並悄悄地安排推遲結算。

大型外匯銀行與您的經紀商之間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在於,這主要是一條單行道。大型銀行為做市商。即使市場瞬息萬變,做市商必須回應每個出買入價-賣出價查詢,而且交易者希望他們無需回復電話或數字信息。如果您是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或高盛等機構的交易員,您必須接聽電話,並且為對方提供雙向報價。您可能想成為貨幣 X 的賣方,但當客戶來電時,您可能得成為買方,而且提供買入價-賣出價雙向報價時,您不知道自己究竟會成為哪一方。

零售經紀商與任何其他非銀行間客戶相同——銀行必須為零售經紀商提供報價,但經紀商不必為銀行提供報價,更不用說雙向報價。在經辦銀行內部,這讓零售經紀商被納入與跨國公司相同的客戶類型。可口可樂、強生公司和通用汽車等客戶也不必提供雙向報價。而且,跨國公司和經紀商會進行加價並且了解這一點。

零售外匯市場的結構是充當批發商(銀行間市場銀行)與客戶(單個交易者)之間的中間商。作為一項規則,經紀商在一家或多家銀行持有“高級賬戶”,這些銀行始終為經紀商提供雙向報價。根據經紀商的組成方式,它可以在銀行報價的基礎上提供一個“固定點差”或可變點差——但毫無疑問,您見到的價格並不是花旗銀行提供給高盛的報價。

  • 上一个财经:
  • 下一个财经:
  •   風險提示:比特財富網的各種信息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擔保,亦不構成任何邀約,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後果請自行承擔,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比特財富網 版權所有 © www.emoney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