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比特财富网 >> 财经 >  >> 外匯
一個職業炒手的終極感悟(完整版)
外_匯_邦 WaiHuiBang.com 自從有了資本市場,人類就多了一個無形而殘酷的爭奪利益的戰場,各種關於如何在這個戰場作戰的理論也就應運而生,正統的如學院派、基本分析派和技術分析派,邊緣的如混沌理論、星象理論、周易八卦。www.emoneybtc.com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尊重並也曾沉湎於這些理論,但作為一個市場實戰交易者,現在我更看重對市場語言本身的解讀與感悟。

為什麼那麼多人沉湎於股市?難道全部是受金錢的誘惑?不!潛意識地陶醉於人類“賭性”本能也是很多人滯留於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追求刺激、懼怕無聊、盲目自信、屢敗屢戰等“賭性”特征是人性使然,而幾乎天天波動的“日間雜波”確也提供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動”

可以“贏利”的機會,於是,受制於本能的賭性,很多交易人只是將自己的精力和熱忱放在希望能夠迅速獲利的僥幸心理上,對真正冷靜地觀察市場,對如何建立能夠確保自己穩定贏利的投資風格、投資策略、投資心理反而關注不多,並往往頻繁地情緒性地交易而很難耐心地等待“進退有據”的入場和出場時機。難怪交易大師威廉姆斯說:“我對交易的藝術的興趣,遠遠超過對最近一兩筆交易本身的興趣”。

華爾街的大炒家傑西?利物莫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賭博和投機的區別在於前者對市場的波動壓注,後者則等待市場不可避免的升和跌,在市場中賭博是遲早要破產的”。多年前,就已經把這句話貼在自己用於交易的電腦上!

在市場,我們碰到最多的問題是諸如“能漲到哪裡去”或“能跌到哪裡去”此類的疑問,這些問題或許是不經意地提出的談資,或許是認真地求索的課題,卻常常在實實在在地強化著我們的一些思維,即:市場的未來到底會如何?如何預測或猜測的未來?現實生活中樂此不疲地探詢這類問題的人也如過江之鲫,我們就常常聽到有人為某次對市場正確的猜測而引以為豪。這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思維,為了探詢和猜測市場未來趨向的“奧秘” ,自 己也不時對市場的未來進行一些猜測,自己也曾研習過從“易經八卦、紫微斗數”到“混沌理論 、神經網絡”、從“星相假說和周期假說”到“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乃至正統的“宏觀經濟預測”等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關於預測的知識。

當然,這些知識對猜測市場的走向多少都有幫助和教益,但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早已不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對這類問題的探詢上,職業炒手更應該做的工作是“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 。因為,且不去討論人類是否有能力精確預測未來這一哲學命題(道氏理論就認為“日間雜波”是不可預測的),單就“風險管理、心理控制”等這些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而言,後一種思維方法會使我們對市場和交易考慮得更為周全,而從我自己的交易實踐來看,若根據前一種思路進行交易,投資成績可能起伏波動很大,而後一種思維方法所指導下的交易則能夠使我持續穩定地賺錢。

我常常告戒自己,一個職業炒手,在市場好的時候一定要勇猛果斷,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就一定要謹慎小心,魯莽和膽怯都不應該是性格。

預測未來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預測市場是投資人的自然欲求,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市場直覺和感受後,我們是能夠一定程度上預測市場趨向的,但是,就我個人的市場經驗來看,要持續穩定地賺錢的話,還是要更多地講究“在不同的環境下做適當的事情”,換句話說,“識別不同的市場態勢,根據不同的市場態勢制訂不同的交易計劃,並以嚴格的紀律來執行交易計劃”對職業炒手而言是一件比預測市場重要得多的工作。正確的投資方法可以有很多很多,但正確的思維方法卻應該基本一致。很多投資人,把太多的時間耗費在前者,對更本質的後者卻所思甚少!

我見到過很多成功的投資人,他們盡管風格各異,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具備“每逢大事有靜氣”和“進退有據”的心理特質。或許,在資本市場成功,與在別的領域取得成功相比,有著不同的成功哲學。我們該形成自己什麼樣的投資哲學呢? 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作為一個交易者,你對交易的信念是什麼?

是啊,就如人們都是根據自己的信念在思考和行動著、喜歡和憎惡著一樣,投資人也都是根據各自的信念在進行交易,並常常享受各自信念所帶來的贏利喜悅,同時也常常遭遇著各自信念所引致的失敗困惑。

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才是能夠使我們的資金在投機市場穩步增長的交易信念呢?答案當然會因人而異,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我的回答是:放棄自己的任何信念,追隨市場的信念;放棄自己的任何個人意志,追隨市場的意志;放棄任何理論、概念和技巧,根據市場現實的狀況厘定分階段的交易戰略、交易策略並據此交易。

追隨市場的信念;根據市場現實的狀況厘定分階段的交易戰略、交易策略並據此交易。就如我們開車,一切都是根據路況和即時的交通狀況而定,很少有主觀的成見或先驗的理論;又如水的行為方式,或潺潺小溪,或水滴石穿,或寧靜湖泊,或奔騰江河,或遼闊大海,都根據各自的具體情形而選擇,都安詳,都自在。

亞當斯密說:“當我們身處某種范式時,就很難想象任何其他范式”,禅宗六祖說:“外離相即禅,內不亂即定”。而對於市場交易,如果想要追求穩步的資金增長,我的體會是:放棄一切主觀的成見或希冀,不想自己想要的,保持心靈和思維的彈性,透過市場語言了解市場的狀況和市場的結構,傾聽市場所需要的,調整自己的內在結構使之與市場的內在結構相融合,如果整個過程中出現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放棄問題而不試圖強求解決問題,如此,金錢的利益將不是唯一的報酬。

初入市場者,難免眩目於市場紛纭變化的數據和信息,歷練數年後,又會困惑於龐雜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流派。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相似的操作經歷和困惑後,人們仍孜孜於各種方法的學習,熱衷於追逐市場的每一次可能贏利。這一半是由於贏利可能性的驅動和誘惑,一半則是人類探索的天性和追求完美的本能使然。

當然,這無疑多少會有一些收益。但是,“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謬誤”,“ 差之毫厘,失之千裡”,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卻容易陷入思維的死胡同。

這是因為,正如人類不能探尋出世界的所有奧妙,對應於市,我們注定了不可能捕捉到市場的每一個贏利。這是哲理的規定或“上帝”的安排。牛頓晚年探索“宇宙神學”就一無所 獲 ,愛因斯坦對“統一場論”的研究也並沒有多少結果。

那麼,是否我們是要陷入不可知論而停止對市場的探索呢?是否對市場我們就一定毫無作為呢?顯然不是。因為,人是有靈性的。我的思考是:“簡化,簡化, 再簡化”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好辦法。

絕大部分大師都是簡化的:江恩雖然建立了龐雜的測市系統,但在他最後的著作《在華爾街 45 年》一書中,真正推薦的只是其簡潔的十多條操作規則;眾所周知,巴菲特簡化到放棄行情報價機,甚至宏觀分析,甚至行業分析,而只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索羅斯的“反射理論”,則不過是在對市場基本因素的透徹理解和對投機心理的高超把握上披上了一件艷麗的外衣,其精髓卻是簡要的;而任何知道彼得林奇常識投資法的人,都不會不驚歎於一代大師的簡潔。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道至簡,大音希聲”。放棄人類盲目自大的本性,承認自己的局限,不去追尋市場不屬於自己的獲利機會,干自己能干的事,“簡化,簡化,再簡化” ,應該是生存和取勝之道。

交易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持續地穩步賺錢!可是,當我們認真觀察投資人的交易行為時,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交易行為已經出現“異化”,他們已經迷失了自己的本來目的!人性喜歡齊全而厭惡殘缺,請試一下,信手畫一個圓而留下一點缺口不畫完,是不是沒有把那個缺口完全補上的話心中就隱隱有點不舒服的感覺。主觀上的這種“求全”意願或許構成了人們對自身目標追求動力的一部分,但有時候,“求缺”思維卻可能反而能夠使我們更順利地達到目標,使我們更好地生存。

是我不要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我只是已經了解到,現實世界中,花不開月不圓是一種更經常的客觀存在。甚至,我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缺”簡直就是一種美的境 界 ,那由“天殘地缺”而生的“女娲補天”美麗神話,那文人墨客談心論性的“求缺齋”,那中國古建築史上匠心獨運的“求缺閣”……這使我著迷,更使我了悟。“缺”簡直就是古中國性格的一個有機部分,我喜歡“缺”的境界。“求缺”的思考,使我們離現實更近一點,離空想更遠一些。而作為職業炒手,我也漸漸發現,在市場交易中,也要善用“求缺”思維,放棄“求全”理念。

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在市場頻繁交易而盲目追漲殺跌結果卻走了更遠的路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為了賣一個最高價而遲遲不願意出手最後反還被套呢?如果善用“求缺思維”,又怎麼會為了追求一只更“黑”的“黑馬”而不惜去冒極大的市場風險呢?……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善用“求缺思維”,我們還可以省卻很多交易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煩惱,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清晰而簡潔,不致於被繁雜的市況引致混亂,市場交易也從此不再單純是一個牟利的工具,開始變為一種享受和樂趣。

真正的圓滿只存在於理念之中,人世上沒有誰真正看過圓的東西:月亮到底真正圓過嗎?一塊硬幣其實也不夠圓,即使高科技工藝下做出的圓用高度顯微鏡觀測也不可能圓得完美。難怪曾國藩如此說:“……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凶隨之矣,眾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豈若是不公平?……”。

那麼,讓我們在喜歡完美的同時也開始欣賞殘缺吧,因為我們愛過圓月,讓我們也愛缺月吧------它們原是同一個月啊!如此,人生在世哪一刻又不美好完美?哪一剎又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

投機成功的最本質要求是什麼?五花八門的投資理論和汗牛充棟的投資書籍都給出了各自的回答,我曾經沉湎於這些理論和書籍,試圖找到上帝賦予的“金手指”,但最終得到的卻只是感到了理論的灰色和蒼白,我也曾當面請教過某全球知名的國際性基金管理公司亞洲地區的總裁,得到的也僅僅是顧左右而言它的回答。感謝長期實踐、磨練和洗禮,伴隨著從跌跌撞撞跋涉到持續穩步賺錢的歷程轉變,我逐漸得到了自己的感受、信念和答案:“戰略上順市場心理,戰術上逆市場心理”。

戰略上順市場心理,使我們能夠抓住一些戰略性機會,使我們能夠規避一些大的風險,使我們的整體思維更加清晰,使我們交易的整體布局更加合理;戰術上逆市場心理,使我們能夠把握更多的交易機會,使我們的交易更加精細,使我們對市場的了解更加深刻和細微。前者是制勝的理念和前提,後者則是將這個理念轉變為現實贏利的具體路徑,兩者相得益 壯 ,就能夠使我們在市場處於不敗之地,並持續穩定地賺錢;前者是任何交易者不可違背的戒 律 ,後者則要求使用者必須達到和市場融為一體“無為而制勝”的境界。

真正的市場高手,一定不拘泥於使用什麼技巧,也不迷信什麼政策、理論、技術和消息 ,他們追求的是對市場群體心理的高超把握和自己個體心性的全然了悟。拋開束縛,方能潇灑自如!

由於迷失了自己的本來目的,有的投資人就自覺不自覺地將交易行為異化為“科研” 。 我不止一次聽到某些“高手”吹噓他們的一些完美交易,如如何買在最低價賣在最高價雲雲,但當我和他們深入交流時,我發現他們陶醉的是一種研究和預測的游戲,他們或根據市場歷史的現象歸納出某些“模式”、或根據某種理論猜測市場進一步的趨勢變化,他們忘記了,如果要達到持續地穩定地賺錢這一他們來到市場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工作應該是:識別不同的市況,並根據不同的市況制訂不同的操作策略。因為,“模式”的有效性或“理論”的適應性是會由於市況的變化而變化的,而市況的識別和策略的制定才是永恆的。由於忘記了自己交易的本來目標,有的投資人就自覺不自覺地將交易行為異化為“搏彩”-------只要有一點希望,就全然不顧的沖進去,而全然忘記了與贏利相對應的兩個字,風險!因為將持續地穩步賺錢這個目的拋在腦後,所以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對自己交易的風險收益比進行認真評估。

既入市場,人們都希望贏利並有所作為,但為了更快地有所作為,人們又往往選擇了不停地行動、行動、再行動。我隨手翻開近期的專業證券報刊,諸如“如何在調整市道中選擇強莊個股”、“調整市道投資激情個股選擇”等充滿誘惑性標題的文章不時可見;我信手打開電視財經頻道,“拋開大盤炒個股”等看似頗有魅力的鼓噪隨處可聞。殊不知,這類想法固然迎合了人性中的某些本能成分(因為,人們總是易於相信自己樂於相信的事情),但我們在市場更常見到的實際情況卻是,很多人為了走一條捷徑,按照這種思路交易,實際上卻走上了一條更遠的路。

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可能是一種最好的選擇。且不說“有所為有所不為”、“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古訓,也不說常常發生的“一動不如一靜” 的真實故事,就是華爾街早期的成功大炒家埃德溫? 裡費弗也說過: “盲目而頻繁的交易是造成華爾街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專業投資者中也是這樣。但我必須做正確的選擇,我不能草率行事,所以我靜等著……”,他還說:“我賺大錢的秘密就是我常常只是靜靜地坐著……”。

過多的行動就是盲動,盲動耗散我們的精神、迷幻我們的心智、磨損我們的金錢 。因 為盲動主要來自心理的盲區,減少盲動的辦法也就主要從調節心理盲區契入,歸納起來,大致有三:一是調整對行動的看法,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是勤奮、行動多並不一定就能夠使我們更快地達到目標,有時,什麼也不做是一種更好的生存狀態;二是調整對待機會的態度,人們常常認為應該盡可能多地去把握機會,但在專業炒手的心中,想得更多的卻是“只去把握自己能夠把握的機會、只去捕捉對自己贏面大的機會”;三是要學會享受孤獨,很多行動不過是人們害怕無聊而制造出來的,“什麼也不做就有無聊感”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精神狀態。奔騰的江河是一種美,靜靜的湖泊也是一種美,它們之間的差別是產生它們的不同環境所造就。根據客觀環境而不是心理盲區行動,常常靜靜地感受市場而什麼也不交易是一個專業炒手的基本素質要求。

真正的市場高手,一定不拘泥於使用什麼技巧,也不迷信什麼政策、理論、技術和消 息 ,他們追求的是對市場群體心理的高超把握和自己個體心性的全然了悟。拋開束縛,方能潇灑自如!

在投機市場,最重要、最容易被人忽視、最難以真正做到的是“交易紀律”!

為什麼“交易紀律”最重要?因為,“交易紀律”是在市場生存的基礎保證:對於交易員,“交易紀律”就象汽車的剎車、飛行員的降落傘、海輪的救生艇,關鍵的時刻能夠使你控制風險並保住性命;對於交易員,“交易紀律”還是真實的監管者,使你嚴格執行自己的交易計 劃 ,不至於被盤中眼花缭亂的“日間雜波”所迷惑而情緒性地進行交易。為什麼“交易紀律”最容易被人忽視?這是由於價差收入取得的表面特征使人們產生的心理誤區所致:價差收入取得的前提是頭寸方向和價格趨勢變化的一致性,於是,人們當然認為對未來價格趨勢的預測是交易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環節,人們也就自然地將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注意力放在對未來價格趨勢的預測上,殊不知,預測本質上只能是一種概率的游戲,優秀的預測確實可以大大提高勝算,但我也確實見過十次交易九次預測正確卻最終虧損的交易者,其虧損原因就在於沒有“交易紀律”對虧損的那筆交易進行風險控制,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說得好做得臭”的人們,主要原因還是“交易心理”包括“交易紀律”之類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好。

為什麼“交易紀律”最難以真正做到?因為,“交易紀律”常常是和人性相矛盾的:追求個人主觀意願、依個人情感行事而不願意有所束縛是人性使然;潛意識中認為自己個人機巧的作用可以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可以做對別人是紀律的事或者對自己的交易行為總是心存僥幸等本質上的自大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做事情只考慮好的一面,對不利的一面本能地不願意承認、不願意考察的“駝鳥心理”也確實能夠使人獲得心理愉悅或心理麻醉;市場短線波動的一些隨機性特征使“交易紀律”的執行似乎失去一些“市場機會”的表面現象也確實足以使人迷惑甚至“後悔”,殊不知,“交易紀律”才是交易員最重要的法寶。

一個缺乏基本道德標准和行為准則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沒有凝聚力、沒有戰斗力、一盤散沙的民族;一個紀律約束甚少的公司一定是一個內部管理水平低下、無法持續贏利的公司;一個對基本的“戒律”都無法遵守的修行人,也肯定無緣體驗到“定”的快樂和“慧”的歡欣;一個忽視“交易紀律” 、不能很好遵守 “交易紀律”的交易者,則一定不能持續穩定地在市場賺 錢 !

“交易紀律”能夠使我們確保不進行有極端風險的交易;“交易紀律”能夠使我們避免沉淪於不利交易中而不能自拔;“交易紀律”能夠使我們的交易計劃真正得以貫徹,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交易紀律”能夠使我們能以更安詳的心態進行交易,從而具有更好的交易心理並因此具有更好的判斷能力和市場感覺……“交易紀律”是交易員在投機市場生存的基礎、持續穩定贏利的保證。

作為一個職業炒手,我們一定要讓“交易紀律”進入我們的血液、深入我們的骨髓,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如此,面對潮起潮落、雲卷雲舒的市場,我們就可以毫無恐懼地注視 著 、微笑著。

決定一個炒手交易績效的最本源因素是什麼?是其內在心理結構!內在心理結構決定了人的思維方式和人的行為個性。對於市場交易,正是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了其分析模式、投資理念,正是人的行為個性決定了其交易方法、操作特點,而分析模式、投資理念、交易方法和操作特點等當然共同決定了其交易結果的好壞。

改變交易績效的最根本辦法是什麼?是改變內在心理結構並做到“心能轉境而不被境所轉”。現實生活中,一個發自內心的微笑常常能消除一場可能的爭吵,一個發自內心的寬容常常能緩解一個可能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仇恨……投機市場上,當我們開始明白聚集金錢只是我們的生活目的之一甚至只是一種我們追求心靈自由所附帶的自然結果時,我們就會更有耐心地等待市場時機而不至於情緒性地頻繁交易,當我們開始真正明白,可能的些許金錢損失,可能的偶爾套牢煩惱,只不過是炒手漫長人生長河中不可避免的小浪花時,我們的性格會更豁達、心境會更開朗,對於價的走勢,慢慢地,我們自然會因此具有更開闊的視野,我們會突然發現,我們不再為市場短線的雜波所困繞……

如何改變內在的心理結構?先哲們的探索使得改變內在心理結構的法門可謂多如恆河之沙,但我認為,對於職業炒手最現實的選擇卻主要只有兩個:一是要將交易視為整體生活的一部分,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就能規劃好自己的交易,溫暖家庭的沐浴、青山綠水間的放 浪 、老剎古寺裡的沉靜、自我禅定中的清明,都能淨化我們的心靈、保持我們的健康、減緩我們的壓力、平衡我們的生活,從而有助於我們的交易;二是要改變我們對待事物的看法,時刻以樂觀和感恩的心情看待世界,不同的心性看待同一事物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在牛的眼中鮮花也只是野草”,而以美好樂觀心態看世界的炒手,性情一定更豁達,也更有耐心靜靜等待市場出現有利的時機。

“境由心生”,對心靈的追求就是對投機之“道”的追求,有先哲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還有先哲說:我們無法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那是因為它未曾離開過自己狹小的生活空間;我們無法與秋蟬談論冰雪,那是因為它只有短暫的生命;我們無法與驕傲自滿的人談論人生智慧,那是因為他已經關閉了接納智慧的大門。我還無緣更深刻地體驗先哲們的美妙心靈,但作為職業炒手,多年的市場沉浮卻使我堅信,內在心理結構是決定交易績效最本源的因素,就如“工夫在詩外” ,決定交易結果的最根本因素也在交易之外。擺脫羁絆,消除妄想,順其自然,是交易的境 界 ,更是心靈的境界!

市場分析的核心內容是什麼?是識別市場趨勢,即識別市場運行的大方向(趨)及主導這種大方向的力度(勢)。“順勢者昌,逆勢者亡”,這一事物運行的一般規律在投機市場的風雲變換中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且不說國際期貨市場上著名的亨特兄弟逆勢操縱白銀而破產,也不說原萬國證券逆勢建倉國債期貨而潰敗,單是深滬股市的系統性風險就使得諸多的大機構搖搖欲墜……

如何才能識別市場趨勢?有人說要看宏觀經濟面,但我們時常發現市場趨勢和宏觀經濟的時滯和背離;有人說要看政府的政策,作為一個職業炒手,多年的市場經歷使我相信,只有市場,正在運行著的市場,其運行的客觀方向、客觀態勢和客觀特征等無不在時時刻刻地默默地在告訴著我們關於市場趨勢的答案:上升就是上升,下跌就是下跌,多頭市場容易賺錢,空頭市場容易陪錢, 這些平常的實在的客觀的真實的感受,在述說著更本質的市場狀 況 。“大道至簡,大音希聲”,真理就在平常之處、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就如陽光,其實是維系生命最重要的因素,但因為過於普通、平常和易得,以致很少有人能真正據此而誠心地感激太陽的溫暖和造化的關懷……

識別市場趨勢對我們的操作有什麼指導意義?能夠指導我們所建倉位的方向和大小!與大趨勢方向一致的頭寸,相對容易獲利,頭寸可大一些,持有的時間也可稍長一些,而與大趨勢方向不一致的頭寸,量就應小一些,持有的時間也就應短一些,甚至,有時盡管預期到市場的某種逆勢波動,也可放棄,因為,在投機市場上,一旦逆勢操作又不及時改正的話,後果就不堪設想,就如魚兒,水肥草豐的時候出去尋食,容易達到目的,不容易覓食而又有所饑餓的時節亂動,就容易被老練的釣魚人用甘美的餌誘捕。

諺雲:“看大勢者賺大錢”,先哲說:“取智不如取勢”,更有古訓“識時務者為俊傑”,是啊,皓月當空,哪裡不可以自在地飛翔呢,可是飛蛾卻偏偏要撲向夜燭;由於不了解大的環境,由於認識的局限,很多事情在別人看來是鑽牛角尖,卻也有人樂此不疲,很多事情在以後看來是可笑和荒唐的,可當時卻毫無顧忌;對於市場交易,我們更不要以一時的得失而定結局,更不要以為單憑自己一求成之心就能成事,更要善於等待時機,更要善於識別和順應市場大趨勢,就如人生,交易也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終極的結果……

機會是寶貴的,但在投機市場上,我見到過太多的人,為了把握市場的每個可能“機會”以走捷徑,不顧市場的大趨勢,實際上卻走了更遠、更長、更艱險的路。

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澀味,除去柿子澀味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是,無論你采取哪一種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時間來熬熟,如果你不到一定的時間就打開,那就沒有辦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澀味,如果你因為心急沒有耐心、在柿子未成熟的時候就經常打開來瞧瞧,甚至不時咬上一口看看,那你就無緣享受成熟甜柿的滋味了。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假如過於急噪、沒有耐心而又不甘心等待的話,就會“欲速則不達” , 甚至常常會遭受破壞性的阻礙。因此,任何真正的成功者可能各具特點,但他們一定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都有不同凡響的耐心,看到過獅子是如何捕獵的嗎?它耐心地等待獵物,只有在時機及取勝機會都合適的時候,它才從草叢中跳出來,成功的炒手具有同樣的特點,他決不會為炒而炒,他耐心地等待合適的時機,然後才采取行動,索羅斯就將自己成功的秘訣歸於“驚人的耐心”,歸於“耐心地等待時機,耐心地等待外部環境的改變完全反映在價格的變動之上”。

遺憾的是,“交易要具有耐心”,這誰都明白、聽起來很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卻不容易,這是因為,它和人性中的某些本能因素是相背離的:真正長時期地理性地交易是如此的“單調無味”,出於賭性的本能,新手們就喜歡不顧市場外在條件在市場跳來跳去尋找刺激;市場常常會出現時間不太短的風險大收益小的市場階段,但“知之不可為而為之”、“要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而總是進出市場“尋找和把握”機會則也是人性的本能使然;外界的喧嘩和躁動也在每時每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判斷和耐心……“春天”才是播種的季節,無論你多麼喜歡花,你也不能在冬天就將種子播入土地,我們不能太早,我們也不能太遲,我們必須耐心地等候,耐心地等候到正確的時間、耐心地等候到正確的環境,然後我們才可能做正確的事情。耐心,看視平凡,卻是一種偉大的品質!它使心浮氣躁者變得清涼,它使忿恨不平者得到溫馨,它使煩惱痛苦的人感到舒暢,它使心灰意冷的人受到鼓舞!

如果我們沒有耐心,在這個充滿機巧的人世間,我們又能夠真正作成一件什麼事情呢?決定市場走勢的最直接因素是什麼?是市場的群體心理!那些在書本上所宣稱的對市場有重大影響的諸多因素,如宏觀經濟因素、如重大政治事件、如大型技術走勢形態等等,無不是首先作用於人們的心理、透過人心而影響人的行為從而影響市場走勢的 , 因為,組成市場的本質上正是參與市場的人們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別的東西!

人類群體心理的作用力之大是超過人們正常思維的想象的:我沒有參加戰爭經歷的體驗,但我卻常常驚歎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謂“武士道精神”作用下絕大部分日本人的瘋狂、驚歎於絕大部分德國人對“希特勒”的“愚忠”;我無緣親身體會“文革”的狂熱,但我卻親眼見到太多因為無理性、無節制地追求金錢而狂熱得將自己本已就有的幸福斷送了的人們;布魯諾只是因為堅持“日心說”,就被那些認為“肯定是太陽繞著地球轉”的人們狂熱地活活燒死;而在投機市場上,我們常常可以觀察到在強大的市場群體心理作用下形成的滔天巨浪或“無底”深淵……

群體心理是透過相互感染和相互盲從而自我強化、強化、再強化的:有報導說,一個出身不久的小孩被狼偷走後最後變成了“狼孩”;有科學研究顯示,將一個正常人投進瘋人院,時間久了也要變瘋;在一個牛氣沖天的市場,絕大部分人最終都一定會牛起來的,而在一個熊跡畢露的市場,絕大部分人到一定時候也肯定會拋售……

慣性如何利用市場的群體心理來指導我們的操作, 我的體會是:要順應、利用市場群體心 理 ,在牛氣沖天的市場群體心理下,自己的操作不妨也牛一些,在市場群體心理比較謹慎的情形下,自己的操作就要常常“裝熊”,我們不要做逆勢操作的“英雄”,投機市場的歷史已經表 明 ,那樣的“英雄”是肯定、遲早要付出沉重代價的。

交易的過程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長遠而言,對博弈結果影響最大的不是資金大小、不是消息的多少甚至不是技術的高低,而是在確知自己心性特征前提下對群體心理的感悟、順應和利用,記得有人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英雄”!

海水本可以是平靜無波的,但由於水性善變,風暴等外界的作用就能時常使我們欣賞到“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不見”的景色;人的自性本是清淨的,但由於希冀或恐懼的本 能 、喜歡或厭惡的偏好,感官與心識所接受的外界刺激往往也能使人們的情緒處於或狂熱、或悲觀的不斷循環當中;xx 本來也是有其內在價值的,但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外界的政策調整、時局變遷和做局詐騙等市場外在環境就甚至能夠在人們心中衍生出種種猜測、幻想和期盼,這些群體心理和市場思潮的波動在不斷地、周期性地構造著市場的峰谷浪尖。於是,我們看到的是旖旎的自然景色、斑斓的社會風雲和起伏的市場。

難怪有人感歎自然的奇巧、社會的復雜和市場的詭秘,也難怪有人卻偏偏要說:“太陽底下沒有新東西”。前者是在感歎事物的現象變化,後者是在感歎事物的本性不變啊!太陽底下有無新東西暫時還不是我輩所能完全感知的,但在我的記憶中,市場投機心理模式的變化好象並不多。半個世紀以前,美國股市歷史上有名的成功大炒家埃德溫?理費弗也說過:“紐約股市和戰場一樣,變換的只是武器,戰略卻是永恆的”;他還說:“……作為交易員,要推翻你可能稱之為本能的沖動,在別人充滿希望的地方你該害怕,在別人害怕的地方你該充滿希望”。

市場是由人組成的,作為交易員,研究人的因素不無益處!人們易於相信自己樂於相信的事情,同時,他們放任自己的心理,甚至積極主動地被通常投機中的貪欲或恐慌所左右,害怕和希望在心理本質上其實是相同的,因此,作為炒手,對投機者心理的研究,其價值一如既往!

“在投機市場的歷史上,沒有人能夠長時期地准確預測市場的每一次波動,但為什麼卻有那麼多人能夠持續穩定地從市場賺錢”?這是一個我曾思索多年的問題,我感到,我得到的諸多結論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成功的交易者也預測市場走勢,但他從不與市場行情本身爭論,他只是客觀地根據市場的現實狀況作出反應,不會設法去尋找這樣或那樣的主觀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正確。

正確的投資方法可能有很多,正確的思維方法卻應該是唯一的,自從有了上面的思考以後,我開始對自己的每次交易都制訂交易計劃並嚴格按計劃進行交易了。 按計劃交易使我受益很多:交易計劃能夠促使我們在進行一定思考後才進行交易,從而有助於我們減少隨意的即興的買賣、減少我們在市場犯錯誤的概率;交易計劃有助於我們以更加中性、更加客觀的態度看待市場,從而防止我們思維的偏向和執著,使我們更加靈活與客觀;交易計劃有助於使我們認識到市場的復雜和多變,從而制訂出不同情況下的不同應對措施,如此,當市場萬一出現不利走勢的時候,就能夠使我們更加從容地進行處理;交易計劃還能夠使我們處理交易更加果斷、更加干脆,有助於我們減少外在環境、市場雜波和自身情緒對交易的干擾,從而也就能使我們更加冷靜和自信……

股市的實際走勢才是我們作出買賣決定的唯一依據,不能讓先入的自我之見左右我們的頭腦” ; “當操盤結果不盡人意,並進而對自己有所懷疑的時候,我們應該這樣對自己說:就象賺錢是整個操盤表現的一部分,小額的陪錢也是兵家常事,它並不影響我的整體操盤技 能 ,每次交易都獲利非人力所為,我們能做到的只能是持續穩定地賺錢;當做得順手、自己感到有點飄飄然的時候,我們應該這樣告戒自己:操盤只是一個符合概率論的游戲,在順利的時候要想一想當不順利出現時該怎麼辦,要時刻提醒自己,不管現在做得多麼好,但總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此自己沒有什麼值得得意的地方,而如果自以為是的話,就很有可能導致自己犯下不應犯的錯誤,到時候付出的將是金錢的代價。市場交易本質上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而不是自己與別人、自己與市場的較量。”

要麼來源於情感,要麼受制於欲望,無論善惡,人們其實都是靠“願力”在生活著:母親期盼兒子的成長、商人期盼財源的廣進、農夫期盼作物的豐收、軍人期盼戰斗的勝利……在投機市場,人們的“願力”就是賺錢、就是成為贏家。如果人們總是虧損、總是看不到希望,那麼又有誰會在市場長期地參與下去呢?能夠成為贏家的希望,不停地激勵著人們樂此不疲地混跡於市場,相反,為了能夠將市場的游戲持續不斷地演繹下去,市場本身也會不斷地制造各種級別的波動、不斷地制造贏家和輸家的互換,以便吸引人們繼續留在市場之 中 ,心甘情願地繼續參與下去。在熊市市場中,除了“次級逆向波”能夠給人們帶來贏利的希望 外 ,市場的“日間雜波”更多地擔當了這一制造希望和幻想的重任。

這一方面是因為“日間雜波”總是能夠給投資人看到賺錢的希望,能夠給投資人誘餌和幻想,其不確定性也能夠給投資人一些偶然賺錢的“甜頭”,讓投資人最終不停地參與下去,希望、失望、再希望,無休無止……,另一方面是因為投資人無法拋棄無所不能的幻想,一味地追求完美,一味地試圖把握市場的所有波動,無法客觀地承認自己在某些時候的無能為 力 ,無法在投機過程中間或地追求“無為”。

“日間雜波”這一概念來自於偉大的道氏理論,道氏理論將市場的運動分為三個級別或三個層次:一是主流正向波,俗稱牛市或熊市,對主流正向波的把握能夠使投資人獲取戰略性利潤或規避戰略性風險,與主流正向波相對應的投資策略應該是“買入---持有”策略或戰略性退出策略;二是次級逆向波,它就是熊市中的中級(次中級)反彈或牛市中的中級(次中級)調整,次級逆向波是市場對主流正向波的干擾,對次級逆向波的識別是投資人獲利的現實基 礎 ,與次級逆向波相對應的投資策略是“波段投資”策略;三是日間雜波,它包含次中級行情以下的全部市場波動,道氏理論認為日間雜波是最無意義的價格波動,具有最大的隨意性、不確定性和可人為操縱性,是市場誘惑投資者不斷參與的誘餌,與日間雜波相對應的投資策略是短線投資策略,當然,作為市場實戰者,我個人在市場實踐過程中還感到,日間雜波雖無絕對規律可尋,卻有市場實戰者們自己體驗市場所總結出的一些經驗,盡管對這些經驗的把握和靈活運用具有極大的藝術性成分,而這種藝術性成分反過來也決定了它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絕大多數投資人所追求的投資策略和投資風格,我在“江湖”行走多年,這方面也是聽到的“神話”太多,見到的實例太少!我認為,如何將投資活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地結合是歷代投資大師們所追求的夢想,而在沒有解決好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以前,在市場實戰過程中,如何控制日間雜波的干擾和殺傷標明投資人專業功底的高低,決定其最終投資成就的大小。

識別不同級別的市場趨勢運動,排除日間雜波的干擾,順應市場潮流,與市場和諧相 處 ,是每個投資人都面臨的課題。記得有本書上說過,“只有謙虛地與市場和諧相處的投資人,才能最終成為市場的真正贏家,那些試圖總是不斷地不知疲倦地戰勝市場、超越市場的所謂聰明人,最終都將被市場教訓,迄今為止,無人例外。”

我們生活在一個“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混合的世界”中,人們每作出一項決策時本質上都要有意無意地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行度量,人們最終本質上都要直接承擔其作出的每一項決策所帶來的結果,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不願意承擔自我行為引致的結果是人性的潛在心理本能”,在投機市場,這種潛在的心理本能要麼表現為盲目自信,要麼表現為權威崇拜(權威崇拜的心理本質其實就是不願意自我承擔責任)。在我國股票市場盛行多年的“莊家崇拜”或“機構崇拜”就是一種典型的權威崇拜,有的投資人甚至就是單憑機構的動向來猜測市場的趨勢、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

盡管機構自有其優勢,但歷史經驗表明,過分“崇拜”機構、迷信機構,危害大矣!機構的投資行為受更多的外界因素所制約:由於制度因素和人文因素,機構的業務人員往往存在知識結構、業務背景、思維方式等趨同的傾向,長久地看,這種趨同使機構難以在投機市場中真正取勝,因為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股市投資決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學所能單純涵蓋的問題;機構的資金多是融資而來,其市場運作往往壓力更大,資金鏈更容易斷裂;機構在項目的運作過程中難免有很多“灰色地帶”,更容易出現政策風險;機構的項目運作往往牽涉人員較多,對項目的干擾因素也就較大,其決策效率也往往較低,對市場的反應就不夠靈敏;機構的業績既有年度的壓力,更有其經營層任期的壓力,這種壓力也制約著某些機構的投資水准。

機構的投資行為還存在著所謂的“委托代理風險” : “委托代理風險”是指被委托人的行為不符合委托人最大利益原則和根本利益原則而產生的風險,從理論上來講,只要有“委托代理”關系存在,就必然有“委托代理風險”,通俗地說,機構投資過程中的“委托代理風險”就是指機構的投資運作人員運作的資金往往不是自己的資金,這些錢要麼是委托人的錢,要麼是股東的錢,這樣其投資行為就不一定符合委托人的根本利益,“基金黑幕”所揭露出的一些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典型的“委托代理風險”。

我國證券市場的絕大部分機構還是國有機構,因此,其運作過程中也就難免有國有企業的一些弊端存在,而這種弊端也直接制約著其投資水准、投資效益,有些甚至還有高位接盤洗錢而流失國有資產的嫌疑。

機構對行情趨勢的判斷並不一定都准確:國內外投機市場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機構投資失敗甚至破產的案例比比皆是,每次市場的大幅波動就能夠導致一批機構巨虧、重組甚至破產就是明證,而開放式基金更是主動在其網站上就其成立以來淨值大跌等情況披露問題,底部判斷失誤倉位甚少而踏空,繼而貿然追高而慘遭套牢,這種宏觀分析水准和市場大趨勢的判斷能力就甚至遠遠不如一些民間個體高手了。

在投機市場上,真正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只能是投資人自身,認真地客觀地觀察市場,細致地長期地反省自身,放棄任何外在虛幻的希冀,勇敢地承擔自身行為的責任,是遠比“機構動向”或“機構崇拜”等更值得投資人所應該關注的和重視的。

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有什麼異同?這是每個交易員都面臨的問題。

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肯定有著交易的共性,但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卻也是時間級別不同的兩種交易。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的所有異同都由此衍生而成。

交易的共性決定了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都要選擇交易對象處於其所處時間級別的上升循環過程中買入、所處時間級別的下跌循環過程賣出,都要遵守交易的一般原則,比如都要對交易的風險收益的進行評估、要對交易紀律進行嚴格執行等等。

但由於對交易時間級別的不同選擇,導致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在操作層面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交易對象的選擇方法方面有著極大的不同:對波段交易來說 , 對交易對象的選擇一般是用“分析的方法”進行選擇,即在交易之前要對交易對象進行仔細的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然後才決定對交易對象進行取捨,這種交易方法要求交易員有較強的分析能力 ; 而短線交易則有所不同,對有些短線交易對象可以用“分析的方法”進行選擇,但對很大部分的交易對象則只能采用“反應的方法”進行選擇,如嚴格條件制約下的追擊戰術就是一種“反應的方法”,這種“反應的方法”對交易對象的選擇往往是根據盤中市場的實時走勢結合交易員的短線交易規則來決定的,這種選擇方法要求交易員有較敏捷的反應能力、對市場相當熟 悉 、對交易對象有直覺般的識別能力。

其次是對交易對象的特征要求上有不同側重:如對短線交易對象的選擇必須是交易活躍的品種而波段交易對象在建立倉位的時候就不一定要求交易對象非交易活躍不可;又如對波段交易對象來說,一定要在進行技術分析的同時進行嚴格的基本面分析,而短線交易則很難對交易對象進行嚴格的基本面分析;等等。

再次是對大盤運行環境有不同的要求:進行波段交易一般至少要求大盤有中級或者次中級行情出現,即至少在周線層面有持續的上升,大盤的單邊下跌和橫向盤整市態都不適合於波段交易;短線交易則有所不同,橫向整理的大盤態勢下也是可以適當進行短線交易的。第四是分析的時間級別和對獲利平倉的處理不同:波段交易一般是以周線為基本的分析時間級別並結合日線來進行,而短線交易則是以日線為基本的分析時間級別並結合 15 分鐘 、30 分鐘、60 分鐘等分時圖表來進行;波段交易一般將止損放得比較寬,對獲利倉位一般持續保留,只到交易對象出現中期趨勢逆轉跡象為止,“讓你的利潤奔跑”是其處理獲利平倉盤的戒條,其基本思路是試圖通過單筆交易獲得較大利潤,而短線交易一般都將止損放得比較窄,對獲利倉位一般來說可以按照分時級別的圖表來處理,也可以按照事先設定的單筆利潤目標平倉,其基本思路是試圖通過資金的快速運動“積小利成大利”。

第五是在處理交易的某些技巧有些不同講究:如“短線操作是以快速贏利為目的,不能快速贏利的都是與短線交易的初衷相違背的”、“良好的短線交易應該在xx 已經達到循環低位的第一根大陽線買進” 、 “短線操作絕對不能僅僅以預期交易目標將會大幅反彈為買進條件短線交易一般不能進行探低成本式的加倉”、“買進短線 xx 最安全的,是在你的操作時間級別上不斷創新高的品種,持有現在正在上漲的,才能快速獲利”……等等。實際上,進行波段交易時也可借用短線交易的技巧來決定具體的買入價位和時機,進行短線交易的時候,也可結合波段交易的方法來對交易對象作進一步更精細的挑選。而我認 為 ,關於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最最重要的是,交易員絕對不能將兩種交易模糊處理,即交易之前就必須明確所建倉位的性質是短線交易倉位還是波段交易倉位,同時,必須明確短線交易所建的倉位一定要按照短線交易的原則進行處理,波段交易所建的倉位一定要按照波段交易的原則進行處理,即不能短線中做,中線短做。

在下跌市道中,很多投資人總是在不斷地猜測市場會反彈,此時我們聽到最多的問題往往是“市場能夠下跌到哪裡去?”,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很多投資人在重復著“抄底、被套、斬倉、再抄底”的故事。相反,在上升市道中,很多投資人總是在不斷地猜測市場會調整,我們聽到最多的問題是“市場會漲到哪裡去?”,我們往往也可以看到很多投資人在進行著“賣出、追高買入、‘止損出場’、再追高買入”的循環。看來,猜測市場“拐點”並據此進行交易是投資大眾的一種普遍心理。為什麼猜測市場“拐點”會成為投資大眾的一種普遍心理?這是由人所特有的諸多心理本性所共同決定的。人們的內在心理是講究“機巧”的,由於講究“機巧”的心理,很多投資人慢慢地就自覺不自覺地忘記了他們自己來到市場的根本目的------賺錢,他們的交易行為已經或多或少地異化成為在市場尋找自己“比較聰明”的心理慰藉工具,他們已經把追求對市場拐點的成功猜測視為自己比市場中多數人“聰明”或“專業”的依據,並最終自覺不自覺地走進了一個他們自己自得其樂卻迷失於其中的心理迷宮;貪圖利潤最大化、盲目追求暴利更是人的心理本性,從理論上來講,對市場大小拐點的成功猜測能夠使投資人的利潤增加更快,這種可能的暴利就很容易成為人們樂此不疲地猜測市場拐點的內在動因殊不知,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力可以做得到的,牛頓晚年就迷失於“宇宙神學”而不能自拔,愛因斯坦晚年也留戀於“統一場論”卻也不能成正果;缺乏必要的定力亦為人性使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市場“日間雜波”的干擾、輿論推波助瀾的渲染、周圍朋友的看法、“手癢愛動”的賭性本能,都往往容易動搖人們本就不強的“定力”並成為引發人們樂於尋找市場拐點的外在緣由;投資人對價或指數的心理定勢也容易成為人們急於“抄底” 、“逃頂”的原因,這種心理定勢主要是指人們對短時間內市場較大的上升或較大的下跌所形成的“不習慣”心理,這種心理定勢很容易使人們相信價或指數要向其上升或下跌前的位置靠攏,卻不料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一個在市場分析中“刻舟求劍”的錯誤。

我個人就不喜歡將猜測市場“拐點”的交易方式作為自己常常采用的主要交易方式,因為,我認為這種交易方式所依據的是對市場走勢的“主觀”判斷或“主觀”猜測、而不是一種客觀的市場趨勢,它非常容易導致投資人自身的交易方向和市場的客觀大趨勢相對立,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較大風險或導致對較大市場機會的喪失。我以為,識別市場大趨勢,識別正在進行的市場客觀大趨勢,順應市場的客觀大趨勢、根據市場的客觀大趨勢進行交易,常常是一種比猜測市場拐點更妥帖的交易方式。

投資人應如何淡化猜測市場“拐點”的心理?我以為,一要調整自己內在的心理結構,二要增強自己外在的觀察能力。具體來說,我們要少一些追求機巧之心,多一點平實之道;要少一些和市場、與別人“爭強斗勝”、比誰更高明的幼稚思維,多一點真正“大智若愚”的修為 ;要少一些追求短期內暴利的思想,多一些追求持續穩定地賺錢並將暴利看作在市場可遇而不可求的交易理念;要減少一些對市場價或指數在特定期間內產生變化後常常容易導致投資人出現的“心理定勢”,增強一些對市場中期趨勢的觀察和識別能力。

盡管尋找市場拐點的交易方式可能在某些時候間或會出現一些短期內取得暴利的交易案例,但這種交易方式卻常常在更多的時候導致投資人虧損交易的頻繁出現,因此,這種交易方式不應該成為一種投資人經常采用的主流交易方式,因為,奇巧的交易方式固然有時能夠使人們賞心悅目,但平實的交易方式卻肯定能夠更多地使我們持續地穩定地平穩地賺錢!我們已經習慣性於積極尋找市場運行的“規律” 、 “模式”或“定理”、總是力圖采用“規律” 、“模式”或“定理”來解釋我們所面對的世界、處理我們所面臨的事務。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為了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人們摸索出一個又一個“規律”,在投資的探索歷程中,人們也發展出諸多的理論和“定理”,是啊,如何探求一個個具體解決問題的“法”已經成為我們既有的思維習性。這種求“法”的思維習慣是符合思考問題的慣有特性的,人的思維方法無非只有兩類,一曰歸納法,二曰演繹法,歸納法的最終結果就是所謂“規律”,演繹法的最終結果就是所謂“定理”;這種求“法”的思維習慣還是符合效率原則的,“規律”和“定理”的確有助於人們更有效率地處理同類事務、可以對出現的事務進行著類似條件反射式的處理。在投資中,我們就常常聽到有人癡迷於形形色色的“規律”或“模式”,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人利用某種他自認為的“規律”或者“模式”在進行著或成功、或失敗的交易。正如科學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生產力的進步一樣,在求“法”也可以使投資人的投資水准大大提高,但世事無絕對、事物總是相對的,科學的進步不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眾所周知的諸如戰爭中大規模殺戮、環保、倫理甚至精神等的困惑嗎(西方經濟學中就早已出現了重要的“零增長理論”流派)?同樣,市場投機中如果一味依賴某種“模式”或“規律” ,也常常 會出現大問題(就如美國著名的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破產所揭示的那樣)。

這是為什麼呢?首要的原因在於,正如不可能發明出可以使人一勞永逸的“永動機”一樣,並非市場的所有奧妙都是人力所能“規律”得了的,因為,正是芸芸眾生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別的什麼東西組成了市場,除了在魔術表演中,我們看到過有將自己提起來脫離地面的人嗎?其次的原因在於,由於客觀條件和主觀認識的制約,無論歸納法還是演繹法都有其自身的樣本局限和前提局限,因此,正如牛頓定理在地球范圍內是絕對真理但在更大范圍卻可能是謬誤一樣,任何總結出來的市場“規律”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都存在一個對交易環境的識別問題。難怪人們在哲學層面要討論所謂“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問題,在玄學層面人們要說“法無定法”,何況還有大德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的棒喝!那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的體會有兩個:一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不能浪費上天所饋贈給我們的思辨能力和感覺靈性,我認為,結合市場具體階段的具體情況對市場所進行的獨立慎密思考,投資人交易時自身對市場的真實感受(有投資大師在下注前就總是要用小單對市場強弱進行“測試”),是比任何“規律”都有效的“規律”;二是我們在思辨之余要對市場進行“觀照、記錄和遵循”,也就是說,要將市場的客觀走勢盡量全面地、客觀地“拍攝”或“映射”到自己的頭腦中來,對市場走勢不辯解、不爭執、甚至不思考,除了記錄、遵循和作為資金管理風險控制的“後備處理”外沒有任何其他的處理,也就是說,要由市場的客觀走勢而不是其他什麼人們自己定義或歸納的“規律” 、 “指標”或“模式”來最終決定自己的操作。積極探索和尋求市場的運行“規律”和“模式”是正常的,更是有益的,但我們也不要太執著、癡迷和迷信“規律” 。 我想要說的是:我們不要貪求得到一個能夠解決所有市場問題的“規律”,那種“規律”是不存在的;明了“規律”的前提條件和適用范圍比了解“規律”本身更重要 ;在我們試圖用“規律”分析市場的時候,結合市場具體階段的具體問題和具體特征進行獨立的認真的思考有時更為有效;如果“規律”所推導的結果與市場的實際走勢不盡相符的時候,客觀地“觀照、記錄和遵循”市場的實際走勢是壓倒一切的……,作為市場實戰交易者,我們確實應該盡可能多地探索和掌握市場各種不同側面的不同級別的“規律”,但如何由“有招”到“無招”、如何由“有為的法”到“法無定法”,卻可能更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

形態分析是技術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為了分析市場,人們總結出很多典型的價格變化形態,但諸多的形態歸結起來卻只有兩種大的類別,一是持續性形態,二是轉折性形態,前者表示價格將繼續形態形成前的方向,後者表示價格運動方向將發生逆轉,而連接形態與形態之間的價格變化就是市場價格趨勢,由此,我們不難把所有的市場價格變化過程歸結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趨勢,主要是指那些落差大、流速快的價格波動過程,另外一種是形態,即所有的非趨勢市,主要是指那些落差小、流速慢的價格波動過程。如此看來,令人們如癡如醉、竭精盡智卻又使人們感到變幻莫測難以把握的市場價格走勢不過是“趨勢與形態的排列組合”罷了。

在市場交易過程中,如何去謀取價格變化的價差?這是任何一個進入市場的人都夢寐以求地追求正確答案的問題。從“市場價格變化是趨勢與形態的排列組合”這一觀念出發進行一些思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可以使我們對交易思路、市場脈絡和市場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我們處理好趨勢與形態之間的價格轉換,從而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改善交易績效!

首先,要識別市場的價格波動是處於趨勢還是處於形態中,並采取對應的交易方法,如果市場價格是處於趨勢中,對應的交易方法就主要應該是順勢交易,俗稱“追漲”、“買高賣更高”,這時的主要技術分析工具應該是趨勢類工具,相反,如果市場價格處於形態中,對應的交易方法就主要應該是逆市交易,俗稱“高拋低吸” 、 “買低賣高”,這時的主要技術分析工具就應該是反映市場價格乖離程度的一些指標類工具;其次,我們要明確我們自己所進行交易的時間級別,因為對一個時間級別而言(如以 30 分鐘為單位的時間級別)的價格變化可能表現為趨勢,但對另外一個時間級別而言(如以交易周為單位的時間級別)可能表現為形態,因此,我們只有明確自己交易的時間級別,才能明確支持這種交易思路的條件是什麼?什麼是這些條件成立的標志?什麼是這些條件被破壞的標志?相應的應對策略分別又是什麼?這有助於我們對交易目標、交易方法和風險控制等有更清晰認識;第三,“市場價格變化是趨勢與形態的排列組合”這一觀念還使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將所有曾學習過的市場分析方法的落腳點圍繞這一觀念進行展開的話,是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我們在交易中所出現的很多問題的,如果說奔騰的江河是趨勢的話,那麼靜谧的湖泊就是形態,老耶曾叮咛“上善若水” , 人們常感歎“水往低處流”,投資大師在告戒“價格沿最小阻力方向運動,它們總是怎麼容易就怎麼來”,是啊,“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總是與外在環境自然地、和諧地共存著,“故幾於道”,我們討論趨勢和形態,就是要力圖使自己達到“動善時”、“上善若水”的投資投機境界啊!

任何市場交易中人,都應該曾有過一段如此的市場經歷:你對市場的分析判斷很准確,可是你交易的整體結果卻仍然虧損!我們也不難發現周圍常常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有趣的市場現象:一些交易員的理論功底不可謂不深、知識面不可謂不廣、對市場的鑽研不可謂不 深 、在市場中浸泡的歲月也不可謂不長,可是他們的實際交易結果卻還是不盡人意,較大幅度的虧損還是“經常地”、“系統地”襲擊著他們,其交易並沒有達到“知行合一”的狀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作為一個市場實際交易者,為了進一步改善自己交易績效,為了能保持“穩定地持續地系統地”贏利的交易狀態,我理所當然應該對這種典型的市場現象進行思辨和剖析。通過思考,我個人得到了對這個問題的如斯解答:“知識、思維、技巧和經驗等可以決定一個人對市場判斷的准確程度,但長期地看,交易的最終績效還是取決於交易員自身的心性特征”!

是啊,性格決定著命運,性格同樣也決定著交易的最終結果!這是因為:盡管“ 知識、思維和經驗”等有助於我們認知世界和認知市場,但它們還只是在較為表象的層面決定著我們的行動,而更深刻地更細微地自覺不自覺地支配和主宰著我們行動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性 !當年,當我知道巴菲特並沒有為納斯達克的瘋狂上升所動的時候,我所敬佩的已經不再單純是其選擇股票的能力,而是其心性層面處變不驚、沉穩堅固、穩定不移的大家風范!由此對照一些我們常常不難見到的一些要冒很大風險而為短暫的“日間雜波”所誘惑的交易行為。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對市場沒有形成系統思維的交易員,一個形成了系統思維但缺乏堅持“個人主見”性格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不穩固以至常常為“市場雜波”所誘惑而賭博式地頻繁下注總是試圖去捕捉那些並不屬於自己機會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上過於容易激動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上過於盲目固執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上過於優柔寡斷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上急於求成的交易員,又如何可以達到“巴菲特”的投資投機境界呢?看來,作為交易員,我們必須加強自身心性的修煉!

為了提高投資業績,很多投資人都在認真鑽研著有關投資的理論、探索著有關投資的技巧、總結著有關投資的規則,無疑,這些都是有益的,但我感到,長期地看,要提高自己的交易績效,最根本的還是要持續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心性!交易的寶藏不在外在的書本上,交易的寶藏不在別的什麼高手那裡,甚至,交易的寶藏也不在市場中間,交易的寶藏其實是藏在我們自己的內在當中!是啊,我深深地相信,是性格而決不是什麼其他最終決定著我們的長期交易績效,“穩定的性格決定著穩定的交易成績”,而“改變自己的內在,外在的境遇遲早會隨之改變”!

或出於對金錢的追逐,或基於對奧秘的探索,自從有了投機市場,人們就一直在孜孜地追尋:如何才能正確地預測市場趨勢?通過探尋,人們將分析市場趨勢的方法大致歸結為兩大類,一曰基本分析,二曰技術分析,當然,由於不同的市場有著不同的運行環境,因此,這兩類方法在不同的市場運用起來也就表現出不同的側重和不同的特征。

作為市場實戰交易者,我也曾沉湎於這兩方面知識的系統學習和自我總結,並由此深深地感受到這種努力對市場交易的幫助(如政策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有助於我們對市場整體格局和交易戰略進行把握 ,而 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則常常可以在敏感的時間和敏感的位置提醒交易者“市場趨勢或許會發生改變”),但是,市場的交易實踐卻也使我自己得到一個這樣的個人結論: “對市場走勢特征的觀察與感悟,是進行趨勢預測和交易布局的更加有效的方法” ,因為,“市場走勢特征”常常在更客觀、更實在、更直接、更具體地訴說著市場的趨勢方向,相反,我個人卻感到:基本分析“長於戰略而短於戰術、精於全局整體的布局而拙於具體進出的安排”,而“波浪理論與江恩理論測市”盡管大師輩出,但由於其立論基礎“自然法則”是基於“市場之外”的玄妙因素,這就使我只敢將它們作為趨勢預測和市場交易的輔助工具,而不敢作為自己進出市場的決定性依據!

如果說傳統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相當於培養武術中劍手內功的話,那麼,對“市場走勢特征的觀察與感悟”則更多地決定了劍手出劍與防守的技巧、角度、方向、力度等更具體更實際更臨戰的內容。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炒手,需要我們多方位、多角度地磨練自己,而“對市場走勢特征進行觀察與感悟”無疑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敏捷、更加客觀、更為實際、也更有戰斗力!

或為長期的思維習慣所固化,或為過強的自我意識所作用,我們習慣於對事物作一個“非此即彼”的判斷,我們甚至有意無意地將自己對事物演變結果的判斷力想象為“無所不能” ,我們不習慣坦然地自然地承認自己某些時候對事物判斷的“無能為力”,當我們對事物的演變結果、對市場的具體趨向無甚把握的時候,我們羞於真實地回答:“我不知道”!盡管,相對於神秘自然的諸多奧秘、相對於神奇市場的難解詭秘,作為芸芸眾生的你我他,我們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很多地方有著太多的“不知道”。

無疑,這種“無所不能”的的思維錯覺或意識幻覺,的確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精神“愉悅”或情感“滿足”,甚至,還可以讓別人對自己產生某種程度的短暫“信任”,但是,作為一個實戰交易人,真正發乎內心自然地坦然地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某些時候的“無能為力”和“認知局限”,對市場交易的實際結果卻大有裨益:清醒地認識這種“認知局限”,常常可以有效地防止我們輕率地對市場作一個“非此即彼”的草率判斷,從而可以使我們時刻對市場保持一種“中性的情感”,而不至於讓自己原有的觀點“異化”成為自己對市場作出進一步判斷的“情感障礙”,如此,我們就可以以一種更加靈活的心態來面對市場演變,不至於使自己陷入“死多”或“死空”的尴尬境地;清醒地認識這種“認知局限”,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我們市場交易中的“賭性”成分、減少“噪聲交易” 的出現頻率,如此,我們就可以更深刻、更有效地認識和實踐“看不懂就不做”這一市場交易的基本戒律,我們的交易就會因此而更加“有的放矢”、更具良好的紀律性,那種“頻繁進出市場而盲目交易的狀況”就將和我們漸行漸遠;清醒地認識這種“認知局限”,更可以使我們時刻以真正謙虛謹慎的正確心態對待市場、對待別人,從而可以幫助我們在市場潮起潮落的循環輪回之中時刻保持一份屬於自己的堅定穩固的清涼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客觀地更加嚴格地正視自己交易中的缺點和不足,如此,我們就可以更少地遭受一些市場交易的重大挫折,可以以更開放的心態向市場、向別人學習從而使我們交易水准的不斷提升.....

當然,正視這種“認知局限”並不意味著我們“看不清市場的時候”就毫無作為而什麼都不能做,也並不意味著我們這時候就會因此而茫然不知所措,相反,我們或許可以采取一些更加明智、更加清醒的行動!我們可以進一步觀察、思索和感悟市場以便發現值得信賴的市場跡象,我們也可以用更寬廣的視野去考察一些市場外圍的重大因素,我們甚至可以進行一些積極的休息......,我們可以作出很多選擇,但無論如何,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我們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市場信息之前,或者我們自己在沒有得到明確的邏輯結論之前,我們要清醒地保持觀望而不盲目行動!而市場經驗告訴我:市場的重大交易機會,往往是“等”出來的而不是預測出來的!

眾所周知,牛頓是人類傑出的科學家,可是“牛頓定理”的有效作用范圍卻是有局限的;愛因斯坦是人類偉大的思想家,可是其創立的“相對論”之有效作用范圍還是有局限的;索羅斯是人類成功的金融家,可我們也不難發現他某些時候也不能不坦然地承認自己對特定階段的特定市場“茫然無知”......,可見,人類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持續求索過程。無論作為群體、還是作為個體,我們都不可能不面對自己的“認知局限”!自然探索如此,市場交易亦然!作為市場交易者,我深深地感到:清醒地認識這種“認知局限”,可以使我們的心量更圓融、更靈活、更寬廣、更包容、更客觀、更現實、也更自然!可以使我們的市場交易更具自然的理性、更具自然的紀律性、從而也更具自然的持續贏利性!
  外_匯_邦 WaiHuiBang.com
  風險提示:比特財富網的各種信息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任何交易提供任何擔保,亦不構成任何邀約,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據此進行投資交易而產生的後果請自行承擔,本網站不承擔任何責任,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比特財富網 版權所有 © www.emoneybt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