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科技從戰略走向落地。www.emoneybtc.com
眾所周知,2019年,央行正式發布金融科技三年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金融監管機構首次對金融科技進行系統化的歸納與論述,是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的裡程碑。
時間過半,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落地成效幾何?賽道上湧現的參與者又將如何乘風破浪?
《國際金融報》記者邀請多位行業研究者、思考者和實踐者,一起探討金融科技在促進區位經濟一體化、助力小微企業融資、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破除農企融資困境方面起到的作用,以及金融科技落地應用面臨的挑戰、後續發展路徑。
農業企業融資難,一直是農業產業發展的“心病”。隨著農業產業數字化的推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正成為破除農業企業融資難的“利器”。
今年7月,中農辦等七部委發布《關於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指出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工程建設,開展農業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全面提升農業農村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記者了解到,化肥產業鏈最上游的生產企業雲圖控股(002539.SZ)聯合金融科技公司祺鲲科技打造的“雲圖農服區塊鏈金融服務平台”(下稱“雲圖農服”平台)在持牌金融機構的配合下,今年上半年在多個省份實現了基於區塊鏈技術和數據而非主體信用擔保的農資供應鏈融資放款,在解決農業“融資難”問題上邁出開創性的一步。
雲圖控股總裁宋睿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雲圖農服”平台以農業真實交易場景為基礎,基於區塊鏈技術、實時抓取並穿透農業農資貿易交易的上下游全產業鏈數據,為金融機構創造出高質量動態農業資產池,讓農業農資中小微企業擺脫傳統金融機構抵押擔保、核心企業確權的貸款模式,獲得金融機構無抵押無擔保、無需核心企業確權的貸款支持。
農企仍面臨融資難題
由於農業農資行業長期缺乏信用體系且抵押不足,因此賒銷經營模式成為行業常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化肥、種子、農藥的銷售額在6000億元左右,而賒銷率在60%至70%之間。
長期以來,除生產廠家外,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零售商、農戶彼此之間通過層層賒銷來維持彼此的經營活動。這樣的業務模式造成資金成本高,時效性差,且對農資供應鏈上的一級、二級經銷商等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動性帶來巨大壓力,同時也極大制約了農業農資貿易的發展。
宋睿分析指出,當前農業發展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缺少資金、缺少人才、缺少技術。毋庸置疑,現代農業增加產出必然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與之匹配,資金投入主要涉及種子、化肥、農藥、農機、人員等方面。然而,從目前來看,資金投入情況卻不容樂觀,農民在增加農資投入方面確實顯得“捉襟見肘”。
宋睿向記者分享了一個實例:在農忙時節,四川成都大邑縣經銷商劉世健家中5個總共能儲存1500多噸化肥的倉庫基本沒有滿倉的時候,2019年對外銷售肥料6000多噸。在傳統的賒銷模式之下,劉世健每季都需要墊資1100萬元左右,除了用房產向銀行抵押貸款和向親友拆借外,仍需投入七八百萬元自有資金才能維持業務正常經營。隨著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升級,更多的種植大戶出現,他們從質量和數量上對肥料需求越來越高,為了能滿足種植大戶的需求以及拓展更多的業務,劉世健需要更多的資金來購買化肥拓展經營。
“與此同時,在農資供應鏈中,經銷商、零售門店等中小微企業也面臨一些瓶頸。當前的農村市場信用體系不健全,中小企業抵押不足且無法獲得擔保,而傳統金融機構受原有經營模式制約,需要依靠主體信用或抵押擔保作為貸款評判標准。因此,中小企較難獲得穩定的貸款支持,進而造成了較為嚴重的賒銷欠賬等問題,制約了這些企業的長足發展。”宋睿進一步分析稱。
宋睿告訴記者,農資中小微企業通常對上游生產企業采用現款現貨的方式,對下游農民在農資投入時采用賒銷的方式,直到農產品銷售完成後才予以付款。可以說,整個農產品投入、產出、銷售過程占用了中小微企業大量周轉資金,如果沒有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它們很容易出現資金短缺的困境。
區塊鏈技術打破瓶頸
針對供應鏈中中小農企面臨的資金難題,雲圖控股一直想利用科技手段破解農業產業融資瓶頸。
今年初,以區塊鏈技術為依托幫助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機構無擔保、無抵押,無需核心企業確權持續穩定融資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祺鲲科技,進入雲圖控股視線。據了解,在此之前,祺鲲科技已在TMC票代行業、醫療大健康、大宗商品貿易等多個行業成功落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貸款業務。
基於祺鲲科技豐富的行業經驗及成熟的技術力量,雲圖控股與祺鲲科技達成合作,共建並運營“雲圖農服”平台,該平台於今年4月上線試運行。7月,雲圖控股宣布擬以自有(自籌)貨幣資金5000萬元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投資設立成都雲圖農服科技有限公司(即“雲圖農服”公司)運營“雲圖農服”平台。
宋睿介紹,雲圖農服平台致力實現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農業產業的落地,定位“區塊鏈+金融”和“區塊鏈+農業”兩個方向。
“區塊鏈+金融”,即打造農業金融服務平台。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農業金融服務的大數據模型,通過對農業相關上下游企業大數據的集合,利用區塊鏈技術穿透涉農中小微企業未來現金流形成過程,對此類企業經營數據及應收賬款數據進行交叉驗真,為金融機構創造出高質量動態農業資產池,讓涉農中小微企業真正擺脫傳統金融機構抵押擔保的貸款模式,拿到金融機構無抵押無擔保的持久流動性支持。
“區塊鏈+農業”,即打造農業綜合貿易服務平台。基於區塊鏈農業金融服務的大數據模型,對農業相關上下游企業的大數據進行集合,最終將形成穿透農業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平台,服務於“農業生產資料下鄉、農業種植管理、農產品進城”的全產業鏈,以推動智慧農業和鄉村振興的實現。
“雲圖農服”平台上線以來,已上鏈客戶實現了累計下單筆數500余筆、化肥交易量6000余噸,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應收賬款資產上鏈。目前,與金融機構合作基於區塊鏈技術無擔保、無抵押農資供應鏈貸款已完成4筆放貸,放款客戶為雲圖控股復合肥經銷商,試點區域覆蓋華北、山東、河南、四川,放款總金額為517.19萬元。
宋睿指出,“雲圖農服”平台以農業真實交易場景為基礎,基於區塊鏈技術、實時抓取並穿透農業農資貿易交易的上下游全產業鏈數據及其原始生成過程,真正做到了將供應鏈中游(如縣市級一級經銷商)和下游(如鄉鎮級二級經銷商、種植大戶)之間的貿易交易數據抓取穿透並實時上鏈,進而可以將平台上涉農中小微企業完整的經營數據及應收賬款數據進行交叉驗真,鎖定此類企業未來現金流,從而形成動態數字化資產,獲得金融機構無抵押無擔保、無需核心企業確權的貸款支持。
劉世健和他的下級經銷商及種植大戶,通過“雲圖農服”平台進行下單、發貨、簽訂電子合同、實物拍照、收貨、確認等,完成整個業務上鏈。目前上鏈應收賬款超過300余萬元,經平台資金方核准的前期放款已有100多萬元。
“很簡單,跟網上購物一樣方便,以前從未想過僅憑業務數據,不要擔保和抵押就能獲得貸款,太方便了。”拿到100多萬元貸款後,劉世健打算繼續購買化肥,擴大經營,滿足更多種植大戶的需求。
探索批量化輸出技術
區塊鏈技術要真正解決農業產業融資難題需要廣泛的場景和測試,因此在四川、山東、河南和河北四省多家經銷商試點基礎上,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牽頭組織的“區塊鏈+農業供應鏈金融”課題論證會今年7月底在京召開,會上六位農業領域部級干部及專家共同探討“區塊鏈+農業供應鏈金融”如何破解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及實現該模式在全國農業板塊的快速復制推廣。
“金融為‘三農’服務、為涉農企業服務,難在信息不對稱。”國務院參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鷹指出,將區塊鏈與農業供應鏈金融結合,為解決涉農企業融資難提供了新思路。這一創新模式讓人們看到了農業融資方式除了傳統的實物擔保、信用擔保、人格擔保,還可以進行數據資產化,數據資產化的核心是提高數據的質量及含金量。
農業農村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傑認為,既要靠制度性改革,又要靠技術性改革,其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是一個切入點,也是一個突破口。“該模式具有創新性及實操性,在圍繞農資供應上,在一定范圍內有推廣及復制的價值,對推進當前農村金融改革、解決鄉村振興中的金融需求問題具有積極意義”。
尹成傑表示,這一模式大范圍推廣的關鍵在於,通過線上化和數據化來解決農業供應鏈問題,不僅要靠制度,同時也要靠技術解決市場化。通過在線化、公開化、市場化實現利益捆綁、責任捆綁,這就等於給這些中小企業松綁了,不需要抵押和擔保。
宋睿指出,區塊鏈作為新事物,在落地操作方面存在一定困難。一方面是認知的困難。對於金融機構,傳統風控體系抵押擔保很難突破,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大多數金融機構對區塊鏈金融還是隔岸觀火的態度。對於農村客戶,目前處於對金融相關產品非常敏感的狀態,談起新的金融產品會非常謹慎。對於平台,正在新事物接受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和認知。
另一方面是貸款利率較高。宋睿稱,“現在希望通過我們真實的交易場景數據能夠一定程度轉變金融機構的思想,不斷增加對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度,利率在未來能有一定突破。”
宋睿透露,下一步將把這一模式擴展到其他品類化肥經銷商、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鏈及農產品收購貿易鏈上的農業經營者,比如農機、農具、種子等,為農業產業發展、農業技術提升及人才提升等帶來價值。目前雲圖控股的縣級分銷商4000余家,村鎮零售商10萬多家。未來將盡快覆蓋10億元規模,讓更多的核心企業和小微企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