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前,區塊鏈是否有用武之地?
答案是肯定的。www.emoneybtc.com早在2018年,就有學者指出,區塊鏈是功能強大、公開透明、成本低廉的疾病監測解決方案。
在這次的這一場疫情阻擊戰中,區塊鏈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跟蹤病例、采集信息到調配物資,一大批區塊鏈應用已紛紛落地。
01 疫情追蹤與防控
確診病例持續增加,前線醫護人員物資告急,春節返工客流上升,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不樂觀。
那麼,被寄予厚望的區塊鏈技術,對此能做些什麼?
首先,毫無疑問,是疫情追蹤和防控。
2月2日,廣州市南沙區疫情防控協同系統正式上線。
這個基於“南沙城市大腦”的系統,一共有五大功能模塊,分別是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疫情匯總管理、防疫物資管理、企業復工管理、疫情防護信息上報等。
而疫情重點關注人員、最新疫情數據、資源調度情況,都通過區塊鏈技術被匯總到一起。
由此,區內政數局、政法委、來穗局、衛健局等多部門數據,都被打通了。
官方數據顯示,上線僅兩天時間,這個系統便已匯聚數據210項、27萬余條。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區疫情防控協同系統還結合了數據可視化技術,利用趨勢統計、熱力圖等各種數據分析手段。
由此,疫情發展趨勢、醫院床位、疫情防控物資、高快速路出入口等信息,變得一目了然。
據悉,這一平台由廣州中國科學院軟件應用技術研究所及其孵化企業開發完成,從開工到上線,只用了72個小時。
2月3日,上海靜安區臨汾街道上線了“智慧臨小二”平台。該街道內的20多個社區、688個商戶及2萬余人次的口罩預約、回滬登記、健康打卡、訪客登記、社區關愛服務,都能在這個平台上完成。
在這個平台上,大量數據都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電子簽名、存證,不可篡改。此外,借助區塊鏈,許多需要當面接觸的工作也可線上完成,大大降低了人群接觸風險。
在政府之外,各大科研院校也在行動。
2月2日,南京審計大學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系統,面向全校教職工、學生采集信息。
2月6日,西安交通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醫學人工智能團隊表示,已為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緊急開發出一套在線問診、新冠病毒風險篩查系統。系統後台支持區塊鏈技術,用於患者病歷管理。
“在突發應急事件的混亂場景下,區塊鏈技術已經在實戰中,擔負起提供‘信任力’的重要一環。”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實踐教授龔焱指出。
“不僅是防疫物資的處理,在涉及社會資源管理配置、智慧城市、現代化治理等等各個需要‘信任’和‘協同’的領域,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可信、可監督的處理方案,將是大勢所趨。”他表示。
當疫情過去後,從政府、監管部門到醫療機構,也許會有更多人重新思考區塊鏈的價值,用區塊鏈去升級治理模式。
02 物資調度
兵車未到,糧草先行。前方戰線在湖北,後方的醫療物資調配,也至關重要。
因為對防疫一線的物資調度不及時,湖北紅十字會一度陷入輿論風波。
日前,趣鏈科技、浪潮集團、杭州復雜美等多家企業,相繼發布了區塊鏈公益物資流轉平台,試圖以此解決信任難題。(詳見《深陷危機的湖北紅十字會,能靠區塊鏈技術重獲公眾信任嗎?》)
而支付寶在2月7日上線了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防疫物資信息服務平台。該平台由浙江省衛建委、經信廳主導,醫院等防疫機構可以在平台上提交防疫物資需求,企業也可以聯系需求發布方,進行捐贈。
支付寶方面表示,該平台會對物資的需求、供給、運輸等環節信息進行審核,並上鏈存證,不留任何環節進黑箱。
除了調配不及時之外,醫療物資不足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儲備不足。
1月29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公開表示,中國口罩的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只。近期,富士康、比亞迪甚至紙尿褲廠商都紛紛跨界生產口罩,但民眾仍然“一罩難求”。
口罩制造工藝簡單,擴大產能並不算難。但在平時,人們對口罩需求不大,許多口罩廠甚至一度倒閉。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和庫存調整生產節奏,是口罩廠商的一大難題。
在醫療行業,罕見病藥物、急性中毒特效藥等藥物生產廠家,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對此,區塊鏈技術帶來了解決方案。
區塊鏈企業共識數信承接的課題,便是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短缺藥品的信息采集,並以此指導藥品的研發、生產與調撥。
這一平台通過區塊鏈技術,在藥企、醫院與藥店等多點進行信息采集,采集的維度涵蓋產能、庫存及消耗速度等。
在此基礎上,平台可以對數據進行再挖掘,從而產生預測結果,指導藥品生產、調配。
“在這個過程中,區塊鏈的最大意義,是打通各個機構之間的數據壁壘。”共識數信創始人王毛路表示。
而與傳統的單點采集相比,區塊鏈的效率更高,也解決了數據隱私保護的難題。
“現在,醫療、醫藥行業對區塊鏈的態度都很積極。”王毛路表示,“無論是衛健委還是藥監局,早在一兩年前,就都開始探索區塊鏈了。”
區塊鏈從業者李強對一本區塊鏈表示,他們正在聯合醫療器械企業與某地防控部門,研討區塊鏈體溫計的可行性。
所謂的區塊鏈體溫計,是一款集人臉識別、體溫檢測及體溫上報為一體的醫療器械。它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系統確定采集者身份,並將其體溫信息上鏈保存。
借助這一工具,疾控部門無需上門,便可以收集到真實數據。
03 國際經驗
實際上,早在2018年,巴西研究機構FGV基金會就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在傳染病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該機構研究員Flavio Codeco Coelho在當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利用區塊鏈技術,人們可以打造出功能強大、公開透明、成本低廉的疾病監測解決方案。
同一年,德國慕尼黑大學熱帶傳染病學者Jia Bainga Kangbai提出了一套用於追蹤埃博拉疫情的區塊鏈系統——SERIS。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烈性傳染病病毒,因1976年被在非洲的埃博拉河谷發現而得名。它曾肆虐非洲多國,致死率超過50%。
而SERIS的功能,則是建立智能數據庫,標記埃博拉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並通過互聯網將其匯總。
此外,SERIS還將采集人口普查數據、交通數據與埃博拉疫苗生產儲備數據,為疫情傳播監測與疫苗交付提供數據支撐。
在其中,區塊鏈的作用,是打通各部門的數據壁壘,將物聯網采集到的信息統一上傳,並提升數據的真實可靠性。
在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有國際公司將區塊鏈技術用於疫情追蹤。
2月3日,美國區塊鏈軟件技術公司Acoer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數據可視化工具HashLog,以跟蹤疫情。
HashLog的數據均采集自世界衛生組織與各個國家、地區的疾病控制中心,可以實時顯示新冠病毒數據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