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區塊鏈能做的是一系列的信息上鏈,並提供溯源。www.emoneybtc.com例如把司機的身份、位置、價格、服務信息等信息錄在鏈上,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被永久的存儲。但這只是信息數據的單方面上鏈行為,現實的安全問題,最後仍需要監管單位等多方面介入協作。
“滴滴又出事了!”8月24日,浙江樂清女孩趙某乘坐滴滴順風車前往永嘉途中,慘遭司機奸殺。3個月前,在河南鄭州,一名空姐乘客遭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
兩期案件犯案手段殘忍且在短時間內一再發生,共同點都與同一個企業的“消極不作為”脫不了干系。事前不做有效防范,事中不能積極干預,事後標榜高價補償,讓人看不到一個大企業該具備的社會責任感。
8月27日,交通部在其官網痛批:“如果不能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措施,這樣的企業不要也罷。”
網約車的黑暗,全由順風車來背兩位正值人生美好時期的女孩兒死於非命,不是偶然事件,且都有指向性,不得不讓人在惋惜的同時,更加憤懑於心。滴滴,在中國人的“衣食住行”日常四大事項中壓倒性地優勢奪得了“行”中霸主之位,在享受從乘客和車主雙向獲利的時候,卻沒有將行業風險背在身上。手上掌握的是不透明的國民外出大數據,卻始終缺乏和政策監管的有效溝通機制,游離在法制之外。
因為“網約車”的事件一再發生,此次更是將矛頭具化到順風車上。但順風車這個順應市場大體量需求出現的產品,現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嗎?
盡管交通部對於“滴滴”痛批一番,言辭之中亦有肯定順風車業務的部分。他們的評論中還提到:
企業開展順風車業務,對社會有積極的一面,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不盡安全管理的責任。尤其是個別企業,打政策擦邊球、鑽法律空檔,以順風車之名行非法營運之實,逃避甚至抵制政府依法監管;大量占用公共道路資源干著營利的買賣,卻試圖逃避承運人依法應當承擔的責任。
順風車業務和大多事情一樣,都是兩面性的存在。既是有好的一面,但也因為成長過快趕上了監管的真空,滋生行業亂象。順風車的存在改善了民生,也將社會犯罪集中推向了明處。
可一味地抹殺也不是良策。“因噎廢食”,向來是不可取的。
網約車監管難,難在哪兒?國務院一直保留出租汽車(包括網約車)“三項行政許可”,絕不輕易對外發放。
今年7月1日發布的《北京市查處非法客運若干規定》,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將展開為期半年的“非法客運專項治理行動”,打擊非法客運行為,機場、火車站重點點位檢查24小時全覆蓋。
以上兩點都能看出政府對於網約車全面開放的慎重考量。
現存的大量網約車項目,放在網約車平台出現之前大抵都是屬於非法運營,向來是違法犯罪高發地。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7月26日在交通運輸部7月份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打車難不能用非法經營來緩解,也就是說不能通過放縱非法營運來緩解打車難,而是要多措並舉,通過優化發展公共交通以及出租車分時租賃等多種措施來解決。。今年以來,有關主管部門已經明確表態或下發文件,將推動網約車行業監管持續升級。
打車難是一大問題,趁著共享經濟熱潮衍生的順風車業務,是有實在解決社會難題的作用。相比過去的網約車非法運營,乘客對於車主的信息一無所知,不僅因為非正當交易影響市場,還令乘客自身安全置於完全沒有保障的境地。順風車的出現,對於乘客合理便捷安排行程和減少出行成本,都呈現有利的一面。
說到底,網約車的問題,還是在於監管沒有落實。這就和網約車平台的不積極不配合脫不了干系。
在今年5月份發生空姐搭乘滴滴遇害事故之後,滴滴表示要整改:
(一)已和公安機關合作對注冊司機進行背景篩查,防止涉及人身財產和公共安全犯罪記錄的人進入平台;
(二)專項整治人車不符,堅決零容忍。
但滴滴單方面的“整治”行為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打車市場需要監管體系的介入,而非民間的“自我監督”力量就能降低風險。
區塊鏈能為打車行業做什麼?信任問題是全行業的通病。區塊鏈因其具有解決信任問題的特性,可以無縫對接到任何一個行業中。那麼,在這樣一個增長過快又頻發安全事件的打車領域,區塊鏈能做些什麼?
“區塊鏈+打車”,有這麼一個企業在做。“打車鏈”作為一個試圖將區塊鏈和打車結合在一起的項目,我們可以從中窺探一二。
VV-Share創始人陳偉星6月20日晚7點發朋友圈表示,正式為打車鏈命名為vv share。6月28-29日在中國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上正式發布白皮書。但是觀其白皮書全文,對於“打車安全”問題提到的很少,更多是對於token設計模型和價值流通的問題,對於實際生活面對的安全問題知之甚少。
為打車產業賦能的初心是好,但是沒有提到解決現階段打車行業中遇到的痛點問題的辦法。只能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在鏈得得的媒體采訪中,陳偉星對於網友提出的打車行業安全問題做了簡要回答。
網友:“如何保證司機和乘客安全?有什麼認證和培訓機制?客服團隊多少人,乘客司機遇到問題怎麼辦?客服如何被激勵?”
陳偉星:“我們在機制上依然是設計司機是要自治,並不是由我們來治理他們,甚至司機要求我們的程序員你們該怎麼干活,反過來,所以互相之間是一個分布式的社群,並不是一個很過於中心化的社群,我的目標就是希望若干年以後,我就可以什麼都不用管了,這個系統自己可以通過各種機制能夠技術的成長、升級。”(截取自陳偉星回答中與安全相關的部分)
筆者對以上素材淺析,“打車鏈”主要還是依靠社群力量來“自治”。區塊鏈一貫依賴社群協作,而現在針對打車行業設計的模型,也是建立在社群的基礎上。可以這麼解釋,社群中存在Token作為激勵,司機的自身行為受到Token的激勵和約束。換句話說,在“區塊鏈+打車”的平台裡,司機只有想辦法挺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才能獲得更多的獎勵,並且這個獎勵不為條件約束,沒有上限的。表現越好,對生態的貢獻越大,就能獲得更多的回報——這是社群激勵的本質。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一顆努力積極向上的心,這些所謂的激勵政策,依賴的還是個人的基本素質。對於一個沒有追求的人來說,社群的機制過於繁復且費力,他們是不願意走這條路子的。
目前區塊鏈能做的,還是一系列的信息上鏈,並提供溯源。例如把司機的身份、位置、價格、服務信息等信息錄在鏈上,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被永久的存儲。依靠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配合極高和開放式節點的設計,可以讓包括平台、司機、乘客等在內的各參與主體,都可以隨時獲得和查閱完整的溯源數據。
以上只是信息數據的單方面上鏈行為,而現實的安全問題,最後仍需要監管單位等多方面介入協作。
滴滴身處打車行業快速擴張的風口浪尖,既要應對資本對市場的期待,又要維護自身的利益業績問題(包括司機流失等問題),選擇對司機監管的松懈以獲取更大的市場。
大企業不光要有做大企業的本事,還要有不忘承擔自身社會責任的精神。萬事都從利益角度出發,大而空,盡失民心之時,垮台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