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起,加密市場的快速增長成為熱門話題,幣價猛增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www.emoneybtc.com然而進入2018年,市場價格下跌,公眾熱情也在迅速降溫,曾經的忠實擁趸也開始對btc和區塊鏈的未來持懷疑態度。進入2019年,市場開始觸底反彈,加密二級市場的交易量及價格都在緩慢復蘇。加密市場是否迎來了春天?區塊鏈技術能否得到主流社會的擁抱?探究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區塊鏈網絡的價值所在與其生命周期。
本文由資深投資人Howard Yuan研究撰寫,經加密谷編輯獨家發布。
區塊鏈的網絡價值及生命周期區塊鏈網絡的價值在於哪裡?傳統的網絡價值基於用戶交互,比如電話、社交網絡。這裡引入一個衡量網絡價值的公式,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網絡價值與網絡節點(用戶)的平方成正比。
這種關系基於所謂的「網絡效應」,即:網絡參與的用戶越多,網絡價值越大。
在一個具有 n 個用戶的網絡中,每個用戶和其他用戶發生的鏈接數為 n(n-1)/2,在 n 很大時,n(n-1)/2 約等於 n²,即,網絡的價值是其用戶數的平方。
2013 年,梅特卡夫對這一定律進行了一些修正,n 應該是對數增長(logistic growth)。這一定律適用於中心化互聯網公司比如騰訊或Facebook的估值,在衡量去中心化網絡的價值方面也同樣適用。
今年3 月 20 日,數字貨幣分析師 Timothy Peterson在SSRN 上發表了一篇論文「bitcoin Spreads Like a Virus」,對此也做了分析。Facebook或BTC的市值取決於其用戶數的增長。越多的人參與,越多資源投入到網絡中,整個網絡也越健壯,網絡價值也越大。
然而,不是每一個去中心化網絡都能取得Facebook的成就。區塊鏈項目如同其他新技術一樣,從用戶增長角度一般會經歷以下生命周期:
創新(Innovation);早期應用(Early Adopter);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後期大眾(Late Majority);後進者(Leggards)。
此外,很多技術在充分發揮其潛力之前,會經歷炒作周期——從早期采用者的最初熱情到大眾媒體炒作,到達期望巅峰後,再到炒作結束,消費者的興趣終究會逐漸消失。
對於已經經歷了幻滅低谷的區塊鏈而言,經過緩慢的啟迪斜坡,下一步就是達到生產力的高原。
以目前大部分的區塊鏈網絡發展進程來看,我們仍然處於一個技術發展周期中的較為早期的創新期階段,這體現在很多指標上,比如,整個區塊鏈網絡的用戶數量及加密市場市值都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雖然整個市場目前有至少兩千多個公開項目,有些老項目的共識用戶也較多,但大多數項目的發展還相當早期。
從過往來看,BTC作為區塊鏈的開拓者,毫無意外吸引了第一批技術創新極客。以太坊通過智能合約使區塊鏈進入2.0時代,催生了眾多公鏈和交易所,吸引了一批早期應用者。
從“創新者”到“早期的應用者”都是早期市場,而從“早期應用者”到“早期的大多數”中間有一個“死亡之谷”(The Chasm),大多數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項目會折戟其中,並最終消亡,究其實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少核心用戶或殺手級應用。
區塊鏈項目要跨越“死亡之谷”,得到主流大眾的采用,往往需要更多真實的應用案例來實現。
區塊鏈的關鍵應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之前有很多人闡述過。很多人在神化區塊鏈:正如幾年前的”互聯網+”熱潮,區塊鏈也可以賦能一切實體經濟,甚至顛覆互聯網。
在我看來,區塊鏈只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區塊鏈不會代替互聯網,但區塊鏈技術會使得互聯網更加可信、安全和去中心化。此外,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規律一樣,區塊鏈技術在場景中大規模應用遠沒有那麼快。
自BTC和區塊鏈早期以來,主要在金融領域開發了一些關鍵應用,比如:
新型支付,新興投資模型和金融後端解決方案
支付(Payment):在傳統金融服務生態系統內外實現個人(C2C,B2C或B2B)之間的轉賬交易,比如Bitcoin, Monero,Ripple,Stellar等;
投機(Speculation):另類資產投資或交易市場。加密技術帶來了一個具有增長潛力、波動性和有技術壁壘的另類投資資產類別,比如Coinbase, Binance, Kraken等;
眾籌(Crowdfunding):在投機的另一面,公司可以通過首次代幣融資,證券化通證或交易所融資等方式獲取資本。比如:ETH,Bancor;
去中心化金融(DeFi):創建去中心化或開放的金融服務,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運營,且無需值得信賴的第三方;比如MakerDAO,Augur,0x;
資產通證化(Asset tokenization):創建可交易的通證,來實現現實資產(如股票,房地產,藝術品等)的部分所有權,比如 Tzero,Polymath, Swarm;
借款/借貸(Borrowing/Lending):獲得加密資產抵押貸款,直到貸款被償還(或清算)為止,比如Maker, Compound, Dharma;
小額支付(Micro-payment):提供一些付費使用的商品或小額支付服務,可以減少交易過程中的摩擦成本。比如:BCH,NANO。
協作生態系統在2017年初之後,區塊鏈增加了幾個非金融方面的應用。我們可以稱之為一個為企業和專業人士所創建的新的協作生態系統:
Web 3.0:通過去中心化網絡提供的雲服務,如文件或數據庫存儲、軟件定義網絡或Web代理,比如IPFS和Sia;
數據生態系統(Data Ecosystem):為數據科學家和AI開發人員提供專業服務,包括更好的數據供應、AI模型訓練等,比如SingularityNET,Fetch等;
身份管理(Identity Management):為人員,組織或設備提供通用、獨特、可驗證的身份,比如CIVIC;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管理供應鏈中各組織之間的業務傳輸和交互,比如Vechain;
數據共享(Data Sharing):跨組織輕松實現共享數據,比如Enigma;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在代碼中設置預定義規則,實現一個自我管理的非分層組織,比如DigixDAO, Aragon;
收藏品(Collectibles):創造一個具有獨特收藏品的協作游戲,實現收藏品的共享和交易,比如Decentraland,Crypto Kitty。
如果我們對上述主要應用場景按照成熟度(解決方案的可用性)和價值主張(所創造經濟價值的程度)來進行具體象限分析,如上圖所示:
眾籌和投機顯然具有很高的潛力,同時業務模式也相當成熟;
線下支付自BTC的早期開始就存在,但尚未大規模應用。微支付具有一定激發新的商業模式的潛力,但發展模式尚未確定,仍然處在理論階段;DeFi的商業模式仍處在早期階段,其價值主張仍未得到大眾認可;
在協作生態系統領域,供應鏈管理通常是由一些行業巨頭所主導;而在數據生態領域,仍然缺乏一個具有高度可用性的成熟解決方案。
尋找下一個殺手級應用 對『殺手級應用』做一個界定。以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來看,至少應該擁有數千萬及以上量級的日活用戶數,如果以此來衡量區塊鏈行業,基本沒有一個符合標准的殺手級應用。
從用戶體量上看,區塊鏈依然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萬向區塊鏈的肖風博士就曾指出:區塊鏈或許永遠不會出現一個用戶上億、日活千萬的殺手級應用。
我們確實發現有一些很有意義的可以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場景,但無論從產品成熟度還是價值承載上來看,目前很難確定一個可以立即推動主流應用的殺手級產品。許多應用實例確實具有明確的價值主張,但還不夠顛覆性地產生至少10倍以上的改進,區塊鏈需要找到一個具有其獨特競爭優勢的領域。
回頭梳理一下目前的區塊鏈應用生態,我們就會發現,目前區塊鏈最有價值的應用仍然集中於金融類用例。
區塊鏈轉賬比傳統金融系統快388倍,而成本低127倍。而2017年全球匯款額已經增長到6130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了7%。轉賬支付是一個海量的藍海市場,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大幅提升匯款轉賬的效率,以此帶來的商業價值大有可為。
進入2019年,我們注意到,一些擁有巨大流量的互聯網公司開始有所動作。比如擁有27億用戶的Facebook將會基於其生態下的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發行錨定美元1:1的穩定幣Facebook Coin,並將首先進入印度市場,瞄准跨國匯款應用。
區塊鏈或許無法達到中心化網絡的傳輸效率,但基於去中心化、點對點、可信的支付網絡是區塊鏈的競爭優勢。聚焦於跨境支付、穩定幣、清算、供應鏈金融等細分領域,或許會真正構造出一個殺手級的應用。
一直以來,很多投資機構扎堆於區塊鏈協議層的投資(或Layer1/2解決方案),押注於各類加密交易所,但其實,我們更需要一些真實的區塊鏈應用案例。因為,只有這些真實的應用案例才能幫助區塊鏈技術跨過技術發展周期的『死亡之谷』,將其推向主流的認可和應用。而且終有一天,這些嘗試將會得到豐厚的經濟價值回報。
來源: Howard Yuan 作者;Sonny Sun 編輯;Roy 排版來源:加密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