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經濟學”這個詞,是有了區塊鏈後,很多經濟學家討論區塊鏈帶來很多經濟學新問題的時候,起的一個名字。www.emoneybtc.com 在加密經濟學之前,有互聯網經濟學、網絡經濟學、虛擬經濟學。網絡經濟學的鼻祖,可以看成是凱文凱利和Google的首席經濟學家范利安,他講了互聯網所帶來的很多對經濟學規則的沖擊和重構。
比如說互聯網的網絡效應,“網絡效應”這個詞簡單的四個字,但它對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經濟規則帶來巨大沖擊。 所謂網絡效應,簡單的例子,你造一個電話網,這個電話網絡只有一台手機,這個網絡有價值嗎?沒有價值,這個網絡要有價值,至少得有兩個手機互相打電話。
兩個手機的網絡有多大價值呢?沒有多大價值。如果從兩台手機變成了一億台手機,從一億台手機變成十億台手機,網絡的價值隨著人數的增加變得越來越值錢。
這個在數字經濟裡,網絡效應首先解決的是所謂“公地悲劇”的經濟學難題,“公地悲劇”是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問題:一塊公用的地方,可是有無限的人用,就變成了沙漠。
但是在互聯網上有一個詞叫“公地喜劇”,因為越多的人上去用這個網絡,這個網絡會越值錢,它不再是悲劇,是喜劇。
又引出了另外一個經濟學的課題,這個網絡依據網絡效應所帶來的價值是誰創造的?是擁有這個網絡的公司創造的呢?還是我們這些帶著手機加入這個網絡的用戶創造的?
網絡效應大部分的價值是我們用戶自己創造的,跟公司關系不大。 既然這個價值是我們這些用戶自己創造的,那麼為什麼不把我們創造的價值還給我們?我作為用戶,我加入這個網絡使得這個網絡有價值了,是不是應該把某部分的價值還給我?區塊鏈就是干這個的。
比特幣區塊鏈這樣一個網絡,有一個叫中本村的人,2009年的1月份,把它丟到互聯網上,然後在2011年的時候,這個創始人說,再見了,我去做點別的事情了,他就消失了。
這個網絡所有的價值由誰在享受?由加入這個網絡的所有使用者,而不是某一個股東,它沒有股東,也不是由董事會的董事,也不是由管理層,也不是由員工來攜手這個網絡價值,這個網絡百分之百由加入者在使用。 有人說區塊鏈經濟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為什麼呢?因為它沒有股東跟你分利潤,任何一個人加入這個網絡,就可以得到應該得到的那份價值,均分給所有的使用者,那才是真正的共享經濟。 所謂的加密經濟學,因為區塊鏈技術等等很多新的東西,可能對我們很熟悉的基於工業經濟的很多經濟規則要進行重構。
在工業社會,要讓生產到達最高效率,我們需要流水線,我們需要大規模的生產,我們需要公司這種組織形式,沒有這些生產組織形式,我們經濟不可能達到一個最好的效率。
可是在區塊鏈的世界裡面,這些統統都不需要了,這就是加密經濟學正在研究的問題。 加密經濟學並不是一個成熟的理論體系,但它確確實實因為區塊鏈,因為數字經濟,因為互聯網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不僅僅在拷問著我們的實業界,也在拷問著我們的理論界,也在拷問著我們的經濟學界。 當我們在談到公有區塊鏈的時候,我們說在談“幣”,大家聽到有比特幣,有各種幣。這些“幣”,從貨幣體系或者從金融體系裡面來,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東西?
我把它分成四個層次:Currency、Money、Coin、token。 Currency是央行的貨幣,社會流動性、利率、匯率。 Money更多是金融機構從事的生意,是金融機構眼睛裡面的貨幣。 Coin原來是英文裡面是零錢,自從有了比特幣之後,多了一層含義,它是數字貨幣的一個稱呼。
但並不是所有的數字貨幣都叫Coin,從去年以來最風靡的所謂ico,他們發行的不是Coin,是某種憑證。
從Currency到Token貨幣的屬性逐漸在減弱,資產的屬性在加強。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Token或者Coin價格會大幅度的波動,因為資產價格的波動性肯定是大於貨幣價格的波動性。 我們來看數字貨幣,把它分成兩類,一類叫Coin,一類叫Token。
首先:Coin,不是像現在的發行方法,它是預埋在系統裡,為系統工作的激勵機制。
其次:Coin成為區塊鏈上面記帳的符號,Coin也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貨幣,所有的ICO都是以自己發行的Token去換比特幣或者去換以太幣。
沒有使用場景,匿名,發行的方法也不同,在某種程度下,也被當做支付工具,比如日本就認可比特幣。 但是Token,絕對不是支付工具。
Token跟應用場景必須要結合,Token是有使用功能的,沒有使用功能就不是Token或者說就是一種詐騙。
網上有一個笑話說中國執法機關宣布說要去追究這些ICO發行者、宣傳者、工程師們的責任,結果沒有證據抓那些工程師,因為90%的ICO沒有寫過代碼,沒有工程師。
Token可以變成一個應用項目,發行一個籌資的憑證,同時還有使用的價值。